第98章 建设学堂(第2页)
“哦?张寨主还有事求我?”
张文海放下云锦,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眼神里带着几分探究,
“你说说,只要本官能办到的,一定尽力照办。”
“是想办学堂。”张净身子微微前倾,语气诚恳,
“靖海寨里有不少流民子弟,最大的十岁,最小的才五岁,大多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山.叶?屋? *首·发,”
“俺想在蛇岛建座学堂,请几位先生教他们识字、断句,让他们知礼守法,将来也能做个正经人,不惹大人麻烦。”
这话刚说完,书房里就静了下来。
张文海放下茶盏,手指在案上轻轻敲着,眼神里的笑意淡了些,多了几分精明。
“张寨主倒是心善。只是……”
“办学堂可不是小事,得有官府的‘办学文书’,还得请有‘功名’的先生,不然算不得‘正经学堂’,百姓也不认。”
张净心里清楚,张文海这是看穿了他的心思。
哪是单纯教孩子识字,分明是想借学堂培养自己的人,把流民和义勇营的子弟拢在手里,往后就算有人说三道西,这些识了字的子弟也会站在靖海寨这边。
他没否认,只是笑着补充:“大人说的是。所以才来求您 —— 办学文书得您批,县里有学问的先生,也只有您认得全。”
“俺知道,这些先生大多清高,不爱跟‘草莽’打交道,可俺们是‘义勇营’,是官府认的义士,先生们要是肯去,俺愿意给双倍束脩,还管吃管住,让他们安安稳稳教书。”
张文海盯着张净看了片刻,心里飞快地盘算:
张净办学堂,确实是想抓民心,可对自己也没坏处。
流民子弟知礼守法,无棣县的治安就好管;
再说,张净得了好处,往后醉仙居的分红只会多不会少,说不定还能再问靖海寨要些“孝敬”。
他拿起案上的毛笔,在纸上画了个圈,缓缓道:“县里有三位老学究,都有秀才功名,学问好,百姓也认。”
“第一位姓周,叫周明远,住在县城东头的巷子里,最爱喝雨前龙井,为人有点迂腐,却认‘理’。”
“第二位姓吴,吴子谦,以前在府学当过教谕,因为跟知府闹了别扭,才回了无棣县。他爱藏古画,尤其喜欢前朝的山水图。”
“第三位姓郑,郑守义,是最麻烦的一个。”张文海顿了顿,语气沉了些,
“他以前跟李万山是好友,之前李家遭海盗劫,他去劝过李万山捐钱剿匪,李万山没听,两人就闹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