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老祖宗,这盛世如你所愿切菜切一半
第33章 这他娘是在飞啊!(第3页)
“至于真正的朝廷官员与读书人,应当有其专属的车辆或是席位,断然不会与贩夫走卒同行。”
刘邦听了,觉得有理,点了点头。
可他话音刚落,就听见天幕上的苏铭,轻飘飘地说了一句:
“从徐州到南京,三百多公里,一个半小时就到了。”
三百多公里,一个半时辰就到了?
等等,朕没听错吧?
一个半小时是多久?
难道是一个半时辰?
刘邦愣住了,他愕然地扭头看着张良:
“子房!这南京,到底是何处?”
“离朕的沛县,当真有三百多公里那么远?!”
……
东汉时期。
太史令张衡,须发微颤。
看到天幕上那线条结构精美的高铁车身,以及平铺的铁轨,他眉头紧锁又难掩兴奋:
“当初我铸造地动仪时,用精铜打造器械,靠精巧的机关传递信息。”
“也见过水车和排水装置,借水力和人力运转。”
“但这钢铁巨龙,既没有牛马牵引,也没有风帆船桨,却能稳稳行驶在两条轨道上,且速度快如流星!”
他突然站起来,在大殿里来回踱步,激动得声音发颤:
“它的力量从何而来?!”
“是体内藏着机关?”
“还是接引了天上的雷电之力?!”
……
洪武八年,应天府。
当听到“南京”二字时,朱元璋的身子下意识坐首了。
他和刘邦不一样,他是知道南京在哪里的,当然也知道彭城有多远。
可当听到苏铭报出那个时间和距离时,这位大明开国皇帝,彻底傻了。
从彭城到应天府?
三百多公里?
一个半时辰?
“轰!”
朱元璋的脑子里仿佛有惊雷炸响。
这是什么概念?
三百多公里的路程,即便是最紧急的八百里加急军情。
沿途驿站换马不换人,骑手跑死几匹最好的战马,不眠不休地狂奔,满打满算也需要足足一天多的时间!
可后世……
后世竟然只需要一个半时辰!
这己经不是在跑了。
这他娘的是在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