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中山陵2
“吕彦首先生,是真正的天才。”
“他是安徽滁县人,1911年考入清华大学前身的清华学堂,1913年毕业后公费派赴美国留学,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
“先攻读电气专业,后改学建筑,接受西方学院派教育,五年后毕业,担任美国著名建筑师亨利·墨菲的助手,参加金陵女子大学,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师范大学,和当时的燕京大学,现在的北京大学的校舍规划和设计。”
“同时他还描绘整理了北京故宫大量建筑图案,是当时我们中国最顶尖的建筑师之一。”
苏铭深吸一口气,继续道:
“当时委员会发布《设计条例》,要求中山陵要设计气势恢宏的祭堂,祭堂外要有可容纳五万人的空间,以举行大型纪念活动,墓室要便于公众入内瞻仰,同时,所有建筑风格必须为中国古式,但为了建筑能够永久保存,材料要求必须使用西式石料和钢筋三合土,不能用砖木结构。”
“也就是说,中山陵必须用西式材料,建立中国风格的陵墓,也就是中西合璧。”
“《设计条例》还要求陵墓建筑必须简朴庄严,不能奢侈华贵。”
【你的甲方。】
【中式是比西式好看。】
【这要求也太高了,既要又要的……】
【很可能是他老婆要求的。】
“而吕彦首的设计方案,完美地符合了设计条例的要求,且形势及气魄非常像孙先生的气概,也获得了很多民众的好评。”
“最终委员会聘请了吕彦首,作为中山陵的总建筑师。.m!y.j\s,c¢h`i\n¢a^.′c`o¨m!”
“吕彦首的方案,整个陵墓的平面,就像一座平卧在紫金山上的巨大警钟。”
“寓意唤起民众的意思。”
“从刚才一路走来,大家也能感受到。”
“整个中山陵确实庄严朴素,园林既有江南古典园林的样式,也有古希腊建筑的雕塑风格。”
“陵墓的墓道也只有雪松,没有传统的石像。”
【确实设计的不错。】
【我觉得不好看。】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滁州人,老乡啊……】
……
“然而建造中山陵的难度,才刚刚开始。”
苏铭的语气,转为一声叹息。
“确定好设计稿后,接下来就是招标包工。”
“设计方案征稿很受欢迎,但投标的建筑商却少得可怜,只有七家不太行的公司来投标。”
“其次,建设中山陵的费用,需要建筑商先行垫付。”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很多建筑商不愿意承接,没办法最后委员会选中了当时,建造过上海法国总会大楼,和粤汉铁路的上海姚新记营造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