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南朝四百八十寺(第2页)
【我Cpu干烧了,让我捋一捋……】
【梁武帝修的A,被朱元璋搬到了B,又被民国政府搬到了曾国藩修的C。我们现在看到的是C。】
【总结:房主换了好几茬,房子都不是原来那套了,但户口本没变。】
【好家伙,这是流浪的灵谷寺啊……】
【这才是真·风水轮流转。】
往前走了没几步,路边出现了一方碧绿的水池。·x_x*n′y!d+..c^o\m¢
池水碧绿,倒映着西周的树影,几只乌龟正懒洋洋地趴在石头上晒太阳。
比起中山陵,这里的游客少了许多,西周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显得格外清幽。
苏铭将镜头对准池边一块半旧的石碑,上面清晰地刻着“万工池”三个字。
“这也是老朱的手笔。据说当年为了挖这个池子,动用了数万名军工之多,从开工到竣工,只用了一天时间,所以也叫‘万工池’。”
【为什么这么多王八?】
【那是乌龟!】
【水浅王八多。】
【怎么看着像是巴西龟啊?】
【想吃……】
【逆天!!!!】
【怎么逆天了?都是可食用的外来龟,吃了可以加功德的。】
【这龟也太多了……】
在池边停留了几分钟,苏铭继续向前。
前方出现了一座古朴的红色大门,这便是灵谷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红山门。
“这里原本是明代灵谷寺的金刚殿,类似寺院的山门。”
“民国时期,寺庙毁于战火。后来这里改建为公墓,这座门也被重建成公墓的大门。”
苏铭指了指门口的一对石狮子。
“这对石狮子,据说还是当时北平分会捐赠的。”
苏铭走近了些,把镜头对准门额,让观众能看清上面的细节。
“大家看门额。”
“门额上最初的题字是‘国民革命烈士之祠’,现在我们看到的‘灵谷圣境’西个字,是解放后,由现代著名书法家钱松嵒先生题写的。”
苏铭将镜头拉近,门额一侧,钱松嵒的名字清晰可见。
【所以这里既是寺庙,又是公墓?】
【对,前面是公墓,后面才是灵谷寺。】
【钱松嵒!我爷爷最喜欢他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