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无梁殿内皆脊梁(第2页)
“大家说的没错。”
苏铭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带起了一丝轻微的回响。
“在民国改建之前,这里供奉着三尊佛像,分别是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每当正午,阳光从头顶正中的喇嘛塔照进大殿,天光正好就打在无量寿佛的佛像头顶,那画面庄严无比。+l/a+n\l_a¨n^w\e¨n+x!u^e^.\c¨o~m¢”
他顿了顿,将镜头缓缓移向殿堂的中央。
那里,原本摆放佛像的位置,如今空空如也。
只有后方的砖墙上,静静地镶嵌着一块巨大的黑边白底石碑。
石碑上刻着一行黑字。
——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
“国民时期这里改成了祭堂,门额当初题字是正气堂,里面的佛像也早被搬走,改成了现在的石碑。”
镜头向左右两边移动,左边镌刻着国歌: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这国歌内容和咱们现在不一样啊?】
【那是国民政府的国歌,三民主义歌。】
【佛陀退位,英灵安息。】
【从拜佛到拜人民英雄,也算是与时俱进了。】
【拜佛本来就没有意义,创造历史的是人民,拜人,才是最有意义的。】
看完民国国歌,苏铭来到右边的石碑前。
上面刻着的,是《国父国事遗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西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西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苏铭把镜头对准国父遗嘱时,不禁感慨道:
“孙先生临终前,写下的遗嘱中,对革命事业的交代如此之多。”
“但对自己家事的交代只有寥寥几句。”
“他说‘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衣物书籍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己成长,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