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战功碑(第2页)

 自古以来,战争胜利,被铭记的永远是运筹帷幄的将帅,是冲锋陷阵的勇将。 

 史书上会留下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功绩会被谱写成诗歌,代代传唱。 

 可那些构成千军万马的普通士兵呢? 

 他李世民也是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场战争的胜利,堆砌起来的,是无数个这样普通士兵的性命。 

 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青史留名的机会。.暁^税~C+m-s· ¢勉`沸\阅,犊! 

 他们倒下时,可能只是沙场上一具无人问津的尸骨。 

 他们是胜利的基石,是冰冷战报上的一个数字,是史书上一笔带过的“斩首万级”。 

 可他们的功绩,不该被遗忘。 

 他们没有名字。 

 可后世,却给了他们名字,给了他们身后最高的荣光。 

 “谁言无梁殿无梁?无梁殿内皆脊梁……” 

 李世民轻轻念出天幕上飘过的那句话,心中百感交集。 

 说得好。 

 这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他转过头,看向身侧的房玄龄与长孙无忌。 

 “自我大唐立国以来,从晋阳起兵,到征战天下,再到北击突厥,我大唐将士,战死者凡几?” 

 这个问题,让两位一时语塞。 

 这是一个太过庞大的数字,兵部或许有阵亡将士的笼统数目,但要精确到每一个人的名字,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尤其是早年战乱,许多名册早己散佚。 

 “算不出来,是吗?” 

 李世民没有责怪他们。他站起身,在大殿中缓缓踱步。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为荣耀。” 

 “可荣耀过后呢?” 

 “史书能记住朕,记住李靖,能记住叔宝、敬德,甚至能记住朕的马。” 

 “可那些跟着他们冲锋陷阵,最终倒在血泊里的普通府兵呢?” 

 “他们的名字,谁能记住?” 

 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李承乾站在一旁,看着父皇的背影,陷入了深思。 

 “朕决定了。” 

 李世民停下脚步,转身面对群臣。 

 “在朕的昭陵旁,专门辟出一块地,立碑林!” 

 “将自朕起兵以来,所有为大唐战死的将士,无论官阶高低,无论胡汉,只要是为我大唐流过血的,就把他们的名字,全部刻上去!” 

 此言一出,殿内群臣皆是一惊。 

 房玄龄上前一步,面带难色。 

 “陛下,此乃旷古未有之盛举,臣等万分感佩。” 

 “只是,自武德年间起,我大唐大小战事上百场,阵亡将士数以万计,名册散于各州府军籍之中,想要一一核对,查清名姓,恐怕……耗时良久,非一朝一夕之功。” 

 李世民闻言,却摆了摆手,脸上竟露出一丝笑意。 

 他看着殿中为难的臣子们,声音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