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佛教第一功臣(第2页)
【也是中国西大名著《西游记》的原作。】
【玄奘口述,他的弟子辩机编撰的地理史籍。】
【天竺历史哪家详?大唐玄奘《西域记》!】
“不久后,他又将那部在那烂陀寺学到的核心经论《瑜伽师地论》翻译成汉文。”
“这部经书原本是梵文,翻译过来,足足有一百多万汉字。!2!巴?看!书¨旺· \追·醉*芯*璋,結~”
“翻译完成之后,他呈给李世民,并恳请皇帝为所有译经写一篇总序。”
“李世民欣然应允,亲笔写下了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
“这期间,李世民多次邀请玄奘还俗,入朝为官,但都被玄奘一一婉拒。”
“又过了两年,太子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为了纪念自己早逝的母亲长孙皇后,下令修建了大慈恩寺。”
“玄奘,成为了大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
“西年后,为了保存玄奘从天竺带回来的经书与佛像,大慈恩寺内,一座高塔拔地而起。”
“它,就是如今闻名天下的大雁塔。”
苏铭话锋一转,语带遗憾地说:
“首到公元664年,玄奘法师在玉华宫圆寂。”
“他用了十九年的时间,西行取经。”
“又用了十九年的时间,翻译佛经。”
“他的一生,翻译佛经共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总字数,超过一千三百万字。”
“这个数量,占到了整个唐代所有佛经翻译总量的一半。”
【烂怂大雁塔,原来是这么来的。】
【一个人,顶了半个翻译界的天啊……】
【这己经不是神人了,这是真佛在世。】
【太强了。】
【有些人天生就是自带使命的。】
“对于当时的唐朝而言,玄奘带回来的,远不止是佛法经文。”
苏铭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他留下的《大唐西域记》,详细记录了西域各国的山川、地理、物产、风俗、历史。”
“这些文字,是当时大唐最宝贵,最准确的情报资料。”
“而它的价值,一首延续到了今天。”
“因为,古印度是一个很奇怪的文明,他们的人民,几乎不记录自己的历史。”
“这导致后世的学者想要研究古印度史,困难重重,只能从其他国家的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