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金声玉振(第2页)

 那是一艘独木舟,静静地躺在那里,船身修长,几乎占据了展厅的一侧。 

 他快步走过去,镜头随着他的脚步缓缓推近。 

 “刳(ku)木为舟,剡(yan)木为楫。” 

 苏铭的声音带着一丝赞叹。 

 “这句话说的就是我们眼前的这件文物。” 

 “随着人口扩张与活动范围扩大,跨越河流、湖泊成为必要需求,最初的浮木、芦苇筏无法满足稳定载物、定向航行的需求,这种‘独木舟和楫’的组合应运而生。~天^禧·小\说`惘* _首!发¢” 

 “古人将一整段木头剖开、挖空,制成了船。再把木头削尖,做成了桨。” 

 他将镜头凑近船身,上面那些凹凸不平的痕迹清晰可见。 

 “这些,就是当年用斧头劈砍凿刻时留下的痕迹。” 

 镜头的尽头,是船头的一个孔洞。 

 “这个孔是用来拴绳子的,方便在岸上拖拽。” 

 【卧槽!这就是最早的船吗?】 

 【好长啊!这得用多大一棵树?】 

 【这什么木头做的?放了这么久居然没烂?泡过福尔马林?】 

 【楼上的你可真是个小天才,几千年前哪来的福尔马林。】 

 【应该是埋在淤泥里了,缺氧环境,所以才能保存下来。】 

 苏铭等弹幕飞了一会,才开口回答刚才观众的疑问。 

 “这艘独木舟是在江苏常州淹城遗址的内城河里出土的。” 

 “根据专家的研究和猜测,它很有可能是用整段的楠木或者柏木,经过火烤和斧凿的工艺制作而成。” 

 …… 

 苏铭向右转,来到靠门位置的一侧展柜。 

 展柜里摆放着几个只有鼠标大小,颜色有红有绿的文物。 

 “这些是陶拍,上面带有纹饰。” 

 苏铭解释道。 

 “它主要用于在制作陶器的时候,拍打陶坯的外壁,能让陶土里的裂缝弥合,使质地更紧密牢固。同时,也能在陶器表面留下漂亮的纹路,起到装饰的作用。” 

 再向前走,他的目光落在了旁边一个不起眼的陶罐上。 

 陶罐里似乎装着什么东西。 

 苏铭凑近了些,透过玻璃,看清了里面的内容。 

 罐子里装着满满一罐带着泥土的鸡蛋。 

 为了方便展示,旁边还单独放着一个完整的鸡蛋,只是颜色己经变得灰败。 

 苏铭忍不住开了个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