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七国之乱(第3页)
“意思是说,天下刘姓都是一家人,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好了,何必非要送回来埋葬呢!”
“然后,刘濞又派人把儿子的尸体送回了长安安葬。”
“从此以后,刘濞心里就埋下了怨恨的种子,开始称病不来朝见皇帝,逐渐失去了藩臣应尽的礼节。”
【不愧是大汉棋圣!】
【这刘贤也是作死,跟太子下棋还敢耍横。】
【赢棋有时候不在棋盘内,棋盘外也可以!】
【这叫提前削藩,也叫亲手削藩「狗头」】
【大汉棋圣,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刘启:谁下棋不戴头盔?】
【刘启:以后知道怎么下棋了吧?】
【知道了,不敢学,怕进监狱,哈哈哈!!!】
【刘濞:七国之乱,启动!】
【周亚夫:你再启动一下试试!】
【所以七国之乱就是因为这个?吴王为了给儿子报仇?】
【格局小了兄弟,这顶多算个导火索。】
苏铭看着弹幕,摇了摇头。
“大家猜的没错,但这并不是刘濞造反的首接原因。”
“刘濞称病不朝,汉文帝很快就发现了他是装病,于是把所有吴国派到京城的使者都给抓了起来治罪。”
“刘濞这下害怕了,才动了谋反的心思。不过,他派出的一个使者很机灵,入京后替他化解了这场危机,于是他就继续隐忍,养精蓄锐。”
“真正促成他叛乱的,是在汉文帝驾崩,汉景帝刘启即位之后。”
“景帝即位后,非常信任一个叫晁错的大臣,封他为御史大夫。”
“晁错力主削藩,不断向景帝进言,说诸侯王势力太强,尾大不掉,早晚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当时的景帝对晁错言听计从,于是下令,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以及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
“一连串的削藩令下来,刘濞彻底坐不住了。他担心自己的封地会被不断削减,最后什么都不剩,于是决定借机发难。”
“他觉得其他诸侯王都没什么胆量,听说胶西王刘卬勇猛好战,就派人去游说他一起造反。”
“最终,刘濞联络了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征召了他封国内所有的士卒。”
“他对全国下令说:‘我年纪六十二岁,将亲自带兵出征,我的小儿子年纪十西岁,也将身先士卒,所以,凡是年纪在十西岁与六十二岁之间的人,都要应征入伍!’”
“就这样,他调集了二十多万大军。”
“在景帝下达削藩令的十多天后,吴、楚等七个诸侯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联合起兵反叛。”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