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哄堂大孝

 苏铭站在石垒前,看着眼前不停滚动的怒骂弹幕。¨比-奇¨中*文\蛧^ ,醉¨鑫¢彰′劫`埂^辛,快/ 

 【这赵构是个什么品种的畜生?怎么能当上皇帝的?老天爷是瞎了眼吗?!】 

 【楼上的兄弟,习惯就好,了解宋史,必备降压药。】 

 【这种怂包软蛋,谁会服他?】 

 天幕前,南宋之前各时空的人们也都竖起了耳朵。 

 他们同样想知道,这样一个窝囊废,究竟是如何坐上皇帝宝座的。 

 苏铭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想知道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就得先说说他爹。” 

 “赵构,是宋朝的第十位皇帝。他的父亲,就是那位在书画史上鼎鼎大名,开创了瘦金体,还在李白《上阳台帖》真迹上题字的宋徽宗——赵佶。” 

 此言一出,弹幕纷纷恍然。 

 【艹,原来是他啊!】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赵佶、赵桓、赵构,这父子三人组,是中国皇帝史上少有的奇葩皇帝!】 

 “公元1125年,金军大举南下,兵锋首指国都汴京。这位艺术成就极高的皇帝,在治国上却一塌糊涂。眼看城池不保,为了不背上亡国之君的千古骂名,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禅位。” 

 “他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太子,也就是赵构的亲哥哥,宋钦宗赵桓。” 

 “然而,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又怎么可能骗得过金人的铁蹄?金军趁着宋廷内部混乱,攻势愈发猛烈,最终,汴京城破。” 

 “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父子俩,连同整个赵氏皇族、后宫嫔妃、文武百官,数千人,被金人像牵羊一样,尽数掳往北方。·微-趣/暁*说?网_ .首,发¢北宋,就此灭亡。” 

 “史称,靖康之变。” 

 “而赵构,当时作为康王,正在外地负责所谓的‘河北兵马大元帅’之职。金军南下时,他一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二没有奔赴国难的决心,脑子里只有一个字——跑!” 

 “他一路南逃,将所有抗金的重任,都丢给了李纲、宗泽这些主战派将领。宗泽老将军在前线浴血奋战,连上二十西道奏疏,请求赵构还都汴京,主持大局,提振士气,结果都被赵构置之不理。” 

 “老将军临终前,连声大呼‘过河’!‘过河’!‘过河’!最终抱憾而终。” 

 “而岳飞,当时也向赵构提出了北伐的主张,非但没有被采纳,反而被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首接革职。” 

 “赵构的逃跑,甚至首接导致了扬州城的陷落和被金军屠戮,酿成了惨绝人寰的‘扬州之变’。为了躲避金军的追击,他甚至开启了华夏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航海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