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盛唐的王炸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中国人一想到大唐,脑海中就浮现出这样一种气质——开放、包容、自信,乃至狂傲、不羁、奔放,这种气质是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具有的,但这繁华宏伟、万国来朝的背后,并非全无隐患。-微,趣+暁.说, ?首+发.” 

 “这个隐患,不是李隆基统治时期才有的,而是在更早的李世民时期,就己经埋下了种子。” 

 “这个种子,就是大唐与生俱来的国际化基因。” 

 【应该是五胡乱华期间吧。】 

 【这个时候五胡乱华都过去200多年了。】 

 【小人畏威不畏德,这话用在胡人身上是一样的。】 

 看到这条弹幕,苏铭点点头: 

 “没错!旧唐书中就有一段,说回纥人看到郭子仪,下马便拜说,‘啊!我爹来了!’” 

 “胡人就是这样的一个种族,你打我,我打不过,但我服你,我就认你当爹。李世民把这些胡人部落都打了一圈下来,李世民就被尊为了天可汗。” 

 “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可人家都喊你叫爸爸了,你总不能把他们都杀完,或者扔一边吧?于是那些被大唐打服的胡人部落,只要表示臣服,大唐就展现出天朝上国的风度,不仅不怎么交税,甚至承认他们的高度自治权。” 

 【赞美慈父。】 

 【名义臣服,但还是部落酋长说了算。】 

 【但儿子也不是好当的啊,打仗了他们要先上的,打起来他们就是第一梯队的敢死队!】 

 【那肯定的啊,不然为啥不杀光他们?就是留着有用啊,李世民又不傻逼。~卡.卡_暁·说¨枉. ¢庚¢辛/醉!筷!】 

 【好家伙,咱们是一国两制,大唐是一国两百制是吧?】 

 “家人们说的都没错。”苏铭肯定道,“大唐的疆域实在太辽阔了,朝廷的政令不可能做到事事通达,所以对这些附庸部落采取‘一国两制’,是最优解。” 

 “我不收你的税,甚至还倒贴钱粮,教你文化,帮你发展。而你需要付出的,仅仅是承担军事义务。一旦大唐需要打仗,你们这些‘干儿子’部落,就得自带干粮和人马,跟着‘老爹’一起上。” 

 苏铭摊了摊手:“这种恩威并施的策略,在初期为大唐带来了无穷的战力。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维护这天朝上国的威严,就需要海量的兵力和钱财去支撑。” 

 “问题,就出在了钱和兵上。” 

 “先说钱。唐朝初期的财政,靠的是均田制。这个制度的初衷非常美好,开国之初,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农民种地交税,简单高效。同时,还能有效抑制官僚豪强兼并土地,防止他们过度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