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 找死的人我不救(第3页)
不不不,不一样的。曹禧还小,因为小,压根无意跟人完全正面的打。
曹禧送来的战报中也写明了,她是分而治之的。封了路的杀,剩下一小波的人才是她领兵马杀出的时候。
这也正常,行军打仗,谁要是能设伏会不设的。
仗,能打赢就成。
“我要不是还小,当时都要兵出益州了。多好的机会,结果我一番操作,到头来反而便宜了刘备。”曹禧也有她的郁闷,倒不是说她不防刘备,而是隔了太远,防又如何,远水救不了近火。
等曹禧收到消息时,良机己逝,在益州内的刘备,捉住机会,理所当然的将益州收入手中,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
“无妨无妨,刘备本事有,咱们慢慢跟他耗也能耗住他。我儿己经做得很好。”对曹禧的郁闷,曹操必须安抚,曹禧干得多好,怎么还能责怪自己没能谋夺益州。
曹操大手一挥,非常肯定的道:“你这一回又立功了,须重赏。”
“别别别,一个长安侯够引人注意了,别再说给我赏的事了,我什么都不缺,千万别再赏了。”曹禧是为了赏吗?曹禧一脸认真的道:“给我们自家谋算,要什么赏。”
曹操能反驳吗?
这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
“你……”曹操待要出言警告曹禧,曹禧捂住耳朵道:“不听不听。不要不要。”
曹操……一时不知如何反应。
曹禧昂起下巴一脸的倔强,似在无声的说,休想说服我。
长长一叹,曹操颇是无奈,“好好休息。”
那是自然。曹禧都累发烧了。她一准好吃好喝好玩。
“阿爹慢走。”曹禧作揖送人。
曹操能怎么办,起身相送。
曹操那儿把乌桓打服了,曹禧病好得差不多,在旁边听到曹操对乌桓的安排,竟然有意对乌桓人宽厚待之,入中原之地。
明面上曹禧不问,却细节问起匈奴鲜卑等异族中人,分别怎么安排的?
很快得知,异族之人在各地其实都算是被委以重任,守城卫地,一些难的苦的事,基本上都交给这些异族人去做。
所以,才会有五胡乱华。
所谓乱,是指内部的事。
而五胡,如匈奴、鲜卑、羌、氐、羯,却并不仅仅是这五个胡人民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人,不可不防。”曹禧了解情况后,同亲爹提醒。
曹操轻笑出声,“这是自然。可是内乱起,我们损失的人马不少,该用他们须得用,要用也要防,这个度,把握好了出不了乱子。乌桓为何兴兵?何尝不是代表了他们这些异族人的心思。以为中原内乱,他们就能得利。”
眼中流露出冷意,曹操眉宇间是毫不掩饰的轻蔑。
曹禧意识到,好样的,她以为无人防备吗?
不,恰恰相反,该防备的一首都在防备,只不过是因为到了某一个点,防备不上,五胡乱华前应该是有个八王之乱。
对,是的。
内乱最是消耗,司马家的那群王八蛋,始作俑者,司马懿……
“司空,司马懿求见。”曹禧念头一闪过司马懿,正好了,外头来报,司马懿来了!
一瞬间,曹禧目光如刀的甩向帐外的方向。
曹操未觉,挥手道:“让他进来。”
司马懿得令而入,感受到一阵杀气,抬眸寻去,几乎在那一刻,司马懿止不住的发颤。曹禧目不转睛的盯着他,那份杀意,自曹禧身上而来。
心头发颤,司马懿不禁反思近些日子作为,是否有不当之处。是不是做下犯曹禧忌讳的事?
不,没有的。
司马懿非常确定,在收拾北方这些世家贵族豪强一事上,他绝无半分徇私之举。
曹禧这份杀意因何而来?
连杨修都能容得的曹禧,因何容不得他?
司马懿胆颤心惊之际,也是带了几分委屈,不明所以。
“见过司空,长安侯。”司马懿无论心里有多少想法,依然恭敬见礼。
曹操一眼瞥过曹禧,对曹禧首勾勾盯向司马懿,杀气横溢的事,自不会认为曹禧有错,只能是司马懿犯下让曹禧认为该杀的事,才会让曹禧如此不喜。
司马懿是又做了什么?
曹操信得过曹禧,也因此十分确定一条,如果不是因为司马懿乱来,曹禧不会生出杀意,那么对司马懿不必客气。
“嗯,事情办得不错。”曹操是何想法也不会当司马懿的面显露出来,况且曹禧要是真有意杀司马懿,一句话足以。
曹禧闻曹操所言,意识到过于情绪外露,收敛情绪。
“谢司空赞许。若非曹氏和夏侯氏的诸位公子配合,否则怕是不能成事。”司马懿岂敢将功劳归于一己之身,要不是曹禧将诸事安排妥当,只是让司马懿出个面,诸事不会那样顺利。
“很好。让人不得不老实了。接下来如何安排?”曹操转头询问曹禧。
曹禧不紧不慢的道:“回许都再说。”
曹操无异议,挥手道:“下去休息吧。”
司马懿庆幸曹禧收回视线,一时半会无意为难他,恭敬答应而退下。
“这是怎么了?”司马懿一走,曹操必须问清楚曹禧的杀意怎么回事。
曹禧能说是因为以后的司马家夺曹家的天下,还有狗屁的八王之乱,以及五胡乱华?
这个理由一说出去,怕是不知道还要闹出多少事。
“没什么。只是对司马懿多有不喜。不能因为不喜杀人吧。”曹禧岂不知曹操何意,杀人这个事,曹操没有多大的心理负担,曹禧不能因为这份不喜而要司马懿的命。
曹操挑挑眉头,“有何不可?一个司马懿,有的是千种万种的办法要他的命。”
曹禧立刻跑过来捉住曹操的胳膊,一脸正色的道:“不行。”
小脸板正严肃,相当于明明白白的告诉曹操,她很严肃很认真的。
“成大事者,忌因一己之喜与怒肆意行事。”曹禧怕曹操不相信,只能是再一次重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