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章 弑君(第3页)
因为刘备自立为帝,因为刘备手里有一个益州,他们怎么就认为刘备一定可以光复大汉?
刘备但凡能够斗得过曹操,当年手持刘协的衣带诏,难道不是己经可以解决曹操吗?
当初的刘备败在曹操的手里,他们凭什么认为,天下十三州都在曹操手中十二州了,只靠一个益州,刘备可以再复大汉。
曹禧闻刘协十分愤怒,对一众臣子,是的,所谓的汉臣,一时再无好脸色。
他以为的忠诚,他怎么会认为那会是真正的忠诚,其中更多的是算计,是计较他们怎么从中利益最大化。
刘协以为,纵然这世间皆为利而谋,也并非全然如此,其中未必不会有真正忠于大汉,也忠于他的人。
可现实在他脸上狠狠抽下一记又一记的耳光,一时让刘协都抬不起头了。
“陛下请小娘子入宫。”当然,刘协在这种时候竟然让曹禧入宫。
正常来说,曹操是不愿意让曹禧入宫的,刘协这个皇帝,不值得让曹禧关注。
可是这一次刘协传曹禧入宫,难得的是曹操竟然同意了。
这才有人敢到曹禧的面前提起此事。
曹禧点点头,也不说换身衣裳。
毕竟她刚练完兵,身上汗珠还未干。
“走。”曹禧不认为刘协有值得她另眼相看之处,去呗,她得给皇帝指一条明路。
曹禧走得痛快,入宫时注意到宫中守卫森严。
也对,皇帝都遇刺了,要是再不让人看严实些,万一皇帝真死了怎么办?
皇帝没用归没有用,在曹禧手中是玩出花儿来了,曹操是断不可能让皇帝真死了的,否则他就成了最大嫌疑人。
到曹操这一步,先前闹出衣带诏的事曹操都不杀皇帝,还把三个女儿送进宫,不就是想要全方面的控制某个皇帝?
不杀,是因为不杀的好处比杀的好处要多。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刘协让曹禧一回一回的用上,他也算是长见识了,一个傀儡要是用好了,也会有意外的惊喜。曹禧用此向曹操证明。
而今,曹禧还会继续用刘协的。
而刘协现在算是学乖了,明了在那么多人里,曹操留他一命,让他好吃好喝的待着,这是真对他好了。
虽然不像有的人那样,一首叫嚷对他忠心耿耿,也没有大喊他会为刘协做些什么,但刘协在曹操手里过的日子,是真不错。
通过这一次的行刺后,刘协是更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
刘备,都是因为刘备,因为刘备对外宣称他死了,更是一门心思要置他于死地!
这些自称忠于汉室的人,其中未必没有跟刘备一伙的。
刘备当年在刘协这儿,也是叫嚷的忠于汉室,也忠于刘协这个皇帝。
眼下的刘备呢?
刘备向天下人宣布,皇帝绝不会为曹操所用,让刘备上交益州,助曹操一统天下。
他们所有人都很明白,如果天下一统,也就是刘协这个皇帝当到头的时候。
皇帝断不可能接受这个结果。
至于诏书为何传出来的。因为曹操威胁,因为皇帝可能己经死了!
啧啧啧,曹禧很喜欢跟高手过招的,能够跟他们斗斗,实在是痛快。
进了宫,刘协在正殿召见的曹禧,一见曹禧是第一时间扑了过来,“长安侯,长安侯你告诉我,现在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再也不敢生出杀我之心?”
杀皇帝的人,一次一次的提醒皇帝,他其实没有那么重要的。
如果刘协不能为他们所用的话,不好意思,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舍弃他!
曹禧要用刘协,曹操也在用刘协,不能说他们无所图谋,至少人家不会派出人暗杀刘协这个事。每每只要考虑到这一层,刘协是寝食难安。
“陛下,去一趟益州,让益州的刘备亲眼看到你,他就不敢杀你了。”曹禧还是客气见礼,不能落人于柄,虽然曹禧不怕事,这不是一个闹不好,坏了计划。只是行个礼罢了,实在是不值当计较。
曹禧的主意一出,刘协愣住了。
迎对刘协不可置信的目光,而那样的目光中,还带了几分恐惧。
“陛下不正面跟他对上,只会让他,也会让天下人认为,陛下害怕他们。既如此,在他们心中自然也就是认为陛下不如刘备。陛下,人心所向的道理,想必陛下是一定清楚的,如果不能捉住机会,陛下今日面临的局面,以后还会继续发生,不会停止。”曹禧说的实话,刘协找她来不就是想让曹禧出主意?
主意曹禧早有了,不过是时机不到,不用过早道出。
刘协不由捏紧了手,离开许都往益州去,此事,此事,是不是风险太大。
“陛下难道以为这些想杀陛下的人是因为什么?因为刘备说陛下己经驾崩了。假死不如真死,还能往我阿爹头上扣一个屎盆子,又能永绝后患,换成谁不做。破局的办法只有一个,陛下和刘备正面对峙,咱们且瞧瞧刘备敢不敢不认陛下。”曹禧都把江东解决了,赤壁之战再不可能会有。
三分天下,一个孙权都死了,仅剩下一个益州让刘备握在手中。
好说,曹禧要是对付他一个人都对付不了,又是在大好的局面上,她第一个应该怀疑自己的能力。
刘协,必须让他去一趟,御驾不御驾亲征是另一回事,却是要让天下的人都看见,皇帝活得好好的,刘备所有的猜测都是错误的,可是刘备称帝是真的。
无论是刘备自己想当的,亦或者是被人推上这个皇帝位。重点是他当了这个皇帝。
曹操到现在都握尽天下十二州了,都不着急称帝,倒是刘备急得很,这就借势称了帝了,是要把全天下那些忠于汉室的人都吸引过去?
刘协都让人行刺上了,可见这个办法是有用的。
曹禧料到了。
接下来的事,刘备料到曹禧会怎么做了?
御驾亲征的事,刘备肯定是己经听说的,但是这个时候不适合打仗,因为春耕。
秋收之后兵出,这是历来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