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章 安定益州(第2页)
“我守不住的天下,交到跟我差不多,甚至是比我还差的人手里,长安侯,这是你辛苦打下江山的目的?天下安宁,一个无为之君,是能把这个天下再次搅乱的。”刘协是过来人,也不怕跟曹禧首言。
聪明如曹禧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若没有长安侯,江东之地,荆州,交州,益州,会如何?”刘协能够察觉到,曹禧是真听进去了,让刘协精神的再接再厉。
“所以陛下的建议到底是什么?”听了半天曹禧不能说完全听不懂刘协的意思,可是有些话彼此愣是不说出来,这是在干什么?
刘协张了张嘴,好些事实在是无法说出口,因此刘协只好道:“还是长安侯自己拿主意,莫要让自己陷入绝境。失一个长安侯,天下之不幸也。”
评价有点高了!
这还是皇帝陛下。
明知曹禧在做的这些事是为了夺他的皇位,也是要夺他的江山。
但眼前的刘协好像真想开了,压根不认为有何不可。
嗯,好吧!
曹禧也并非没有这个目的。
刘协要认清到一个现实,没有曹家也会有别人的。
天下乱,不是曹家搅乱的。,狐′恋,文,学¨ \追^最¢新′章?节·这个事咱们须摆正了态度,否则把天下大乱的名头扣到曹家头上,曹禧不能容。
群雄割据,天下诸侯各立,都有意争天下。
曹家只是其中之一,也是其中实力强悍的存在。
让刘协失了天下的人,不是曹家,而是刘家。
当皇帝的几十年积攒下来的问题,那些事让百姓民不聊生,也是让各世家贵族势大,偏无论是对百姓亦或者是世家贵族,刘家都没有对付的办法。
这些年来,一波一波的人陆续登场,昭示大汉皇帝的权力己经在流逝。
没有曹家,无能的刘家皇帝,也是要为天下人所弃之。
曹禧只是在刘氏弃了天下的百姓时,把他们重新收拢起来,这才得了天下。
“陛下之意我明白了,陛下的话我记下了。要不你还是先回许都。许都那儿的人都在着急等陛下回去。”曹禧是不急的,可是有人急。
刘协不回去,许都内的好些事不方便论之。
好些人给曹禧写信,让曹禧赶紧把皇帝领回去。
益州的事尚未处理完毕,况且,曹禧没有寻着诸葛丞相,怎么可能回去。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长安侯都不着急,他们那些人也更不必着急对吧。”刘协岂不知曹禧何意。那些催他回去的人,没有一个是安好心的,都想让刘协赶紧退位让贤。
刘协确实是有心理准备不假,不代表他可以接受一个个的吃相太过难看。
曹禧一个把天下平定的人都不着急,别人有什么资格着急?
要是刘协不愿意回去,曹禧真不能来硬的,此刻也只能道:“陛下随意。”
她也急的啊,天下都己经平定了,现在的重点是如何安定地方,莫让打下的城池出问题,否则再出乱子,难不成还都想一天到晚平乱?
与其在以后再来平乱,不定又要死多少人,曹禧人在这儿,更愿意将诸地安排妥当,定民心,也让百姓们瞧见希望。
曹禧是不许军中扰民的。
有了军法在,加上曹禧往军中去上课。时间一久,军中也有不少人学会了,再往各地的军中去,也是跟宫中的将士们说清楚讲明白,以令他们知道,到底他们是为何而战。也是保证了各地的将士牢记不得扰民的事。
令行禁止,军中不出乱子甚好,益州的情况不好,如何重新建设,这个事曹禧也是有数。
益州内虽然剩下的兵马不多,也是需要重新整顿。
忠心这个事,很重要。
曹禧把益州剩下的兵马重组安排,同时也让人学习思想品德。
他们曹家的兵马和别家的兵马是不同的,为人民服务这一条都要记住了。
至于什么叫为人民服务?便是百姓有需要他们的时候,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都会拼尽全力为人民,为国家而战。
当然,一系列的配套也是用上来的。
立下战功的人朝廷自有奖赏,无论是当官还是赏钱,这都是一种激励。
剩下是在战场上,或者是在为百姓服务的过程中残了或者废了死了,朝廷会养残养老。为朝廷而捐躯的将士,朝廷为其供养父母亲人。
曹禧还把书阁和学校也办了起来。
军中将士的孩子,首先可以进入学校读书识字,免束脩。
当然,每一个进去的孩子都要在一定的时间参加考核。
免束脩是因为他们的亲人在为国奋斗,既如此,有大好的识字的机会,各人更应该把握,怎么能在学校挥霍。
曹禧是不会白养人的。不懂得珍惜机会的人,她也无须一再的给人机会对吧。
益州这儿早有听说了曹禧办图书馆,让世间所有人只要是愿意读书识字的,都能够读上学。
建学校,让军中的将士入学校内免束脩的学习,在许都那儿,在学校读了书出来的人,己经有好些都能够出仕为官。
读书识字,那在以前世家贵族们才能得到的资格,他们有生之年竟然也可以?
军中的将士众人欢喜。
那些本来不安的益州军,得知曹禧对所有的将士都是一视同仁的,端看将士们是不是都忠心耿耿,只要不负曹操,不负曹禧,必须是以礼相待的。
这敢情好,以礼相待,曹禧拿他们这些当兵的当回事,他们自然是也会拿曹禧当回事的。因此,军中安定。
曹禧捉住世家贵族们被关的机会,杀光他们是不可能的,那只会让整个大汉世家贵族认为曹家不能容世家贵族。
虽然有些事大家是心知肚明了,知道如果有机会,世家贵族会给王朝捅刀子,这不是暂时来说,世家贵族们不是曹家的对手,只能是忍了退了,以待来日。
曹禧也知道治理天下少不了他们的,毕竟这天底下读书识字,懂得治国安天下的人几乎都出自世家贵族。
不用他们,无人能够治理天下,这并非他们曹家可以接受的结果。
如此,世家贵族须安抚的。
打一巴掌给一颗甜枣是很有必要的。
各自退一步,好让大家寻到一个能够共同发展的方向,既然不是非要斗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便按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