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章 小孩的事大人别管(第3页)
早早的明白一些事,也省了将来深陷其中,一知半解的时候苦不堪言更惨。
曹植也算是讲《诗》的人之一,他看到的都是诗中的美好,但每每他这课上完后,也是有人补刀的将他所说的内容中的黑暗披露出来。
这冲击式的教育,是曹禧在听过一回曹植的课后让人定下的。
虽然学校的学生们都是经历了苦日子过来的人,对未来依然有美好的憧憬,曹植让他们看到世间的美好,这是好事。
但现实还是要认清,诗可以陶冶情操,也能让人的心变得柔软,诗中藏的逻辑和现实问题,与其让孩子撞得头破血流后才发现里面的真相,不如打一开始就明明白白的告诉这些人。
曹植没有意见,曹禧学校的规矩,都是曹禧定的,曹操都不能对曹禧的学校指手画脚,他得有自知之明,他也是不能越界的。
“禧儿帮忙安排安排。要是实在不行,我跟在你身边多学学?”曹植一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跟曹禧出去一趟,收获颇丰,不如还是继续跟曹禧一道?
曹禧一脸拒绝的道:“不要!”
开的哪门子的玩笑,让她领了曹植一回一回出去,在曹丕的眼里不就成了她站在曹植那儿?
图谋大的曹禧,不可能从他们兄弟中选一个,再挑起他们争。
曹操不介意那么对他的儿子们,不好意思,曹禧压根不想这样。
她是有心争,无意躲在人后,尤其是推了谁出去斗,她在背后坐收渔利。
她要斗,她会自己去斗。
曹操那儿虽然不给准话,但让曹禧出来蹦跶,己然是代表了一些态度,这种时候,曹禧不着急,先把基本的事处理好,让整个国家安稳才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曹植是个性子好的,培养培养将来未必不能撑一撑事。但不能她培养。
“什么不要?”曹植那么大的一个人到曹禧的跟前,是在那儿蹲了老久,兄妹似在说什么话,曹禧一脸认真的别过头拒绝,曹操好奇询问。
“小孩的事大人别管。”脱口而出的话,曹禧是不希望曹操管。
曹操一滞,曹植忙起身道:“儿子是想跟禧儿长长见识,上回收获甚丰。”
这话落下,在场的气氛随之一变的,好些事叫作心照不宣,曹禧怎么对付的人,也是让人又长了见识。
怪不得曹禧能够让百姓助她得天下,这本事是真了不起!千丝万缕的流言中,百姓们寻根溯源,竟然真让他们找着了。
只是曹禧对付人的手段,未免太损了些,岂有曹禧这样的?
偏又没有证据证明是曹禧做的,那一家的门上,尽是烂泥,闻之令人几欲作呕。
这,这捉不着人。
气得他们半死!
倒是报到衙门,满宠冷声问:“此事我们捉不着人。要是你们的人能捉着,你们自己捉去。为何引起民怨,以令百姓攻之,你们是自己不清楚还是在那儿装傻?”
这事是不能细论,律法是不能解决他们家不假,可是道德上是可以指责他们的。
百姓也无意杀人,只是要给他们些颜色瞧瞧。警告人莫要整日一门心思的对付寻常百姓,那是好对付,能对付主儿?有一个曹禧在他们后头呢!
曹禧用百姓不假,也是实打实的将利给百姓们。
比起世家贵族的人,算计曹禧的同时,未必不会认为那可以是一个把他们这些普通人弄死的机会,好抢他们的地儿,别以为百姓们不知。
“我没空。”曹操沉吟半晌,待要开口,曹禧抢先一步。没有空,没有空,听见了吧。
一时间曹操卡了。
“去了长安,学校要不要办?图书馆要不要理?各门科目要不要重新调整?学生们要不要招?这一回招,是还针对军中?还是天下百姓?我招多少能够养得起?盐利归朝廷了!”曹禧要忙的事少吗?
“六部之内,各部的人办事的效果,哪些人能够留用?哪些人要撤?以及上令下达,我总不能坐在尚书令的位置上不干活吧。要不您把我尚书令撤了?”曹禧杀伤力是巨大的。她本身要忙的事不少,再加上国事,自然更是不少。
六部的官员,曹禧三天的时间把人筛选了一回,算是给各部的敲打。却是远远不够的。迁都之后,所有人的本事到底怎么样,便可一目了然。
到那个时候替换人,甚至是人选,曹禧都要去挑吧。
她能把事儿全部推给曹操,亦或者让荀攸和贾诩?
要是不需要曹禧的话,不如首接让曹禧这个尚书令不干了。
“学校的事,正好让你子建哥哥帮忙。试试。”曹操无可反驳,曹禧跟郭嘉忙活迁都的事,一部分的人己经跟郭嘉去了,第二部分的差不多也起程了,剩下的就是他们这些人。
嗯,曹禧不能太累,事儿多,让曹植来。
曹禧打量曹植后问:“账目子建哥哥能算明白吗?”
曹操……
曹植……
不回答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呵!”曹禧对上曹操,半分不客气。曹操面上讪讪。
曹植能怎么办,只好蹲下道:“要不禧儿教我?”
曹禧翻了一个白眼,“子建哥哥还是算了吧。莫要为难你自己,也别为难我。”
算术这东西是讲天分的,不是想学就能学得会。
于曹禧来说,让她教曹植,不如她自己先去把事情解决。
“这样吧,我让人在长安的一片高原上尝试将废土养回,子建哥哥去试试?那一片黄沙满天飞,不是一个好去处。子建哥哥要是不愿意也是可以的。”曹禧多少顾念曹植的态度,不好一点机会都不给,属实是太过分了些。
曹植一卡,曹禧瞧出来了,但问:“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之根本在于什么?”
沉吟后,曹植道:“农。”
“然也。农为百姓的根本,若无农,粮食从何而来。我等存世,一日三餐,若少食了一顿都难受。数万万的百姓,他们之中有多少人终此一生甚至未能饱食一顿。我等当视而不见?”曹禧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