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咱懂,但咱不想说(第2页)
待看完之后,朱标眼中还残留着惊讶,眼神来回的在圣旨和朱元璋之间徘徊。
“怎么?有什么就说,这么看老子干嘛?”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
朱标赶紧摆手:“儿臣没别的意思,只是觉得……觉得他胆子真大。没想到父皇不仅没治他的罪,还让他管流民安置,还答应他这么多要求……”
“别光说胆子大,说说他这三个要求的用意。”朱元璋催道,眼神里带着几分期待。*顽,夲?神¢颤~ ′首.发+
朱标定了定神,开始分析:“父皇,儿臣觉得,朱大人让儿臣跟着他,一是为了借东宫的名头压阵。地方官和六部衙门要是知道有儿臣在,肯定不敢敷衍了事,办起事来能顺畅不少;
二是为了让儿臣历练,接触民间疾苦,熟悉政务,这也是为了大明的将来着想——朱御史考虑得倒是周全。”
朱元璋点点头,心里暗赞:标儿分析得不错,跟咱想的一样。
朱标又指着调兵的那条,继续说:“调府军前卫的兵,应该是为了维持秩序。流民太多,难免有浑水摸鱼的,有兵看着,能防止闹事,也能看管工具和粮食,免得被偷被抢。
只是没想到父皇居然真的愿意把这些兵给他。”
“你小子,你爹我是这么小气的人吗?”朱元璋吹胡子瞪眼的砸了本奏折过去。
朱标连忙躲过,白了他一眼,这还不小气?我说一句,就开始拿奏折砸我了。
“那批地呢?”朱元璋追问。“批地就更明显了。”
朱标笑了笑,“把流民集中安置在西郊官地,方便管理,也方便组织他们修河渠,不用来回跑冤枉路。
而且官地是朝廷的,用起来名正言顺,不会有百姓说闲话,这三点环环相扣,都是为了把流民安置的事办好。”
朱元璋听得心里乐开了花,标儿有眼光,朱闵也有本事,这俩人合作,流民安置的事肯定能办好!
他故意板着脸,装作不满意的样子:“就这些?没了?”
“还有……”朱标想了想,又补充道,“朱大人不要钱不要粮,只要旨意和便利,说明他要么是有自己的办法解决钱粮问题,要么就是想借此向父皇证明自己的能力,不管是哪一种,都说明他有底气,不是只会说大话的人。”
“好!说得好!”朱元璋终于忍不住笑了,拍着桌子道,“咱没白教你!看来你这些年的书没白读!”
他心里更满意了,标儿能看透朱闵的用意,说明他有当储君的潜质。
朱闵能提出这么周全的要求,说明他有真本事,不然的话他怎么敢说出这等会祸及九族的话来?
要知道,现在朱闵还不知道自己身份呢,这叔侄俩以后肯定能互相帮衬!
朱标见父皇高兴,也松了口气,可随即又皱起眉头:“父皇,儿臣还有个疑问。”
“说。”
“朱御史不要钱不要粮,怎么安置流民?”
朱标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两千流民,每天要吃多少粮食?修河渠要多少工具?这些都得花钱买啊!就算他有自己的办法,能撑几天?要是粮食断了,流民闹起来,反而更麻烦。”
这话问到了朱元璋的心坎里,他也在琢磨这事儿!
朱闵说自己想办法,到底是啥办法?总不能真靠他状元府那点家底吧?那点钱也撑不了几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