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舌战群儒(第2页)
他知道朱闵性格倔强,肯定不会服软,只能先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反正自己老爹不会对自己怎么样。
“饶过他?你还好意思说!”
朱元璋瞪了朱标一眼,语气更怒,“咱让你协助朱闵安置流民,你就是这么协助的?连他抗旨殴官都管不住,你这个太子是怎么当的?!”
朱标被骂得满脸通红,头埋得更低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心里委屈,却也知道朱元璋说得对,自己确实没尽到协理的责任。
就在这时,朱闵往前一步,躬身行礼,语气却毫无惧色:“陛下,臣有一事不明,想请教陛下,臣到底犯了什么罪?”
“你还敢问?!”
朱元璋气得一拍御座扶手,指节泛白,“抗旨不遵、殴打钦差,这还不够吗?!”
“陛下,臣并未抗旨。¨第+一′看,书_枉\ +冕\废?悦-读-”
朱闵抬起头,眼神坦然地迎上朱元璋的目光,“陛下让臣将捐款除三十万两外移交户部,可这些银子并非朝廷拨款,而是商人自愿捐给臣用于安置流民、建设卫星城的私款,臣作为受捐人,有权决定如何使用,何来‘抗旨’之说?至于殴打钦差,是侍卫强行要闯银堆,臣的人只是正当防卫,并非故意伤人。”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嘲讽:“难道陛下是想抢臣的私款,才派侍卫来硬闯的?”
朱元璋猛地一滞,张了张嘴,竟一时语塞,他瞬间反应过来,这些银子确实是朱闵筹来的私款,不是国库的钱,自己强行要收回,跟抢钱没区别!
想到这里,他的脸唰地一下变成了猪肝色,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边的起居注史官正奋笔疾书,笔尖在纸上唰唰作响,内容赫然是 “洪武西年春,上欲取监察御史朱闵之赈灾私款,遣侍卫强索,被逐”。
朱元璋眼角的余光瞥见,心里咯噔一下,要是这话被写进史书,自己岂不是要被钉在贪财好利的耻辱柱上?
他赶紧咳嗽一声,对着史官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别乱写。
史官假装没看见,依旧埋头书写,心里却乐开了花,这种皇帝吃瘪的场面,可是难得一见的素材!
朱元璋也注意到了,但此时他不能再犯蠢了,可他心里还是不服气,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能强撑着怒道:“就算银子是私款,你也不该对咱的侍卫动手!打他们,就是打咱的脸!”
“陛下,臣的人也是为了保护捐款安全。”
朱闵不卑不亢地说,“这些银子是用来救两万多流民性命的,要是有闪失,臣担不起这个责任。侍卫要硬闯,臣的人只能拦,下手重了是臣管教不严,臣愿意赔偿医药费,但臣绝不承认抗旨之罪!”
“强词夺理!”
胡惟庸见朱元璋被问住,立刻抓住机会出列,对着朱闵怒喝道,“朱闵,你手握三千万两巨款,却眼睁睁看着国库空虚、边军缺饷、灾区缺粮,不肯拿出一分钱支援朝廷,这是不体恤君父、不体谅国情!你口口声声说为了大明,却连为国分忧都做不到,这难道不是罪吗?!”
“就是!胡大人说得对!”
刑部尚书赶紧附和,“你这是自私自利,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臣附议!请陛下严惩朱闵!”
之前弹劾过朱闵的文官们纷纷跪倒,齐声附和,一时间奉天殿内全是严惩的呼喊声。
朱闵瞥了胡惟庸一眼,冷冷地问:“你是谁?”
“本官乃中书省参知政事胡惟庸!”
胡惟庸昂着头,语气傲慢,“怎么?你连本官都不认识,也敢在朝堂上大放厥词?”
“原来是胡大人。”
朱闵点点头,语气带着几分嘲讽,“胡大人说臣不体恤君父、不体谅国情,那请问胡大人,去年山东蝗灾,户部拨了十万两赈灾银,最后真正到百姓手里的有多少?据本官所知,不足两万两,剩下的全被你和各级官员层层克扣,中饱私囊了,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