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问世(第2页)
他顿了顿,又举了个例子:“比如水泥厂一个月卖了十万两银子的水泥,成本是三万两,利润就是七万两。按照之前跟陛下说的,半年交五百万两,咱们就可以从这七万两利润里抽取一部分,既不会影响水泥厂的再生产,也能按时给国库交钱,清清楚楚,谁也挑不出毛病。要是和安置流民的账目混在一起,到时候算不清利润,陛下问起来,咱们说不清道不明,反而容易惹麻烦。”
朱标恍然大悟,拍了拍大腿:“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分开核算既能保证水泥厂的正常运转,又能清晰地计算税收,还能避免被人诬陷贪墨,真是一举三得!朱大人,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些道理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他从小接受的是传统儒学教育,对账目、税收这些俗务接触不多,今天听朱闵一讲,才觉得里面大有学问。·天_禧_暁-税¢蛧! ′更,歆?嶵*筷/
“只是一些粗浅的道理罢了。”
朱闵笑了笑,心里却在想:这不过是现代最基础的财务分账制度,要是让你知道会计报表,税务筹划,你不得更惊讶?
他没敢多说,怕露馅,转而继续讨论:“除了分账,还要制定水泥的销售价格。卖给自己人按成本价,卖给商人按市场价,卖给官府可以稍微优惠一点,但不能低于成本价,这样既能保证利润,又不会得罪人。”
“好!就按你说的办!”
朱标连连点头,心里对朱闵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他发现,和朱闵在一起讨论事情,总能学到很多新东西,这些东西既实用又能解决实际问题,比在东宫读那些之乎者也有用多了。 两人又讨论了一会儿水泥厂的招工细节,需要多少烧窑工匠、多少搬运工人、多少研磨工人,以及如何制定工时、如何考核业绩,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
春桃端来两碗糙米饭和一碟咸菜、一碟炒青菜,两人一边吃,一边继续商量。
“烧窑工匠要找有经验的,最好是烧过青砖、石灰的,这样学起来快。”
朱闵扒了一口米饭,含糊地说,“搬运工人可以从报名的流民里挑,身强力壮的就行,给他们还是开八钱银子吧,比修河渠的稍低一点,但活也轻松些。”
“我己经让东宫属官去应天府的窑厂打听了,有几个老工匠因为窑厂干不下去了,愿意来咱们这儿干活,月钱一两五银子,他们一口就答应了。”
朱标补充道:“搬运工人的事,等明天报名结束,咱们筛选一下,优先挑家里困难的流民,也算是帮他们一把。”
“嗯,这样最好。”
朱闵点点头,刚要再说什么,大棚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亲兵小张一脸激动地跑了进来,手里捧着一块灰黑色的方块,跑得太急,差点撞到门框。
“朱大人!太子殿下!好事!大好事!”
小张气喘吁吁地喊道,脸上通红,额头上满是汗珠,手里的方块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朱闵和朱标都愣住了,停下手里的筷子,疑惑地看着他。
朱闵放下碗,站起身:“怎么了?慢慢说,别急。是招工的人出问题了,还是商人那边有变故?”
他以为是报名现场出了乱子,或者是捐款的商人反悔了,心里顿时一紧。
朱标也跟着站起来,眼神里满是担忧:“是不是有人闹事?我这就让人去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