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回南郊官地(第3页)
朱标好奇地打开食盒,瞬间被里面的香味吸引住了。食盒分为两层,上层放着西根金黄色的油条,外皮酥脆,还冒着淡淡的热气。
下层放着一个青花瓷碗,碗里盛着黄褐色的汤,表面浮着一层细腻的泡沫,香气扑鼻,是他从未闻过的味道。
“叔公,这是....胡辣汤?”朱标仔细打量着,惊异的说了句。
朱闵没有说话,只是笑着示意他尝尝,胡辣汤和油条自然是自古就有的,尤其是胡辣汤,有着明确的记载,早在宋朝年间就己经成了河南的民间美食,因此朱标自然是认得。
只是这加了现代佐料的胡辣汤,朱标可没有喝过。
朱标将油条沾了沾胡辣汤后,咬了一小口,刚一入口,酥脆的外皮就在嘴里化开,带着浓郁的麦香和淡淡的油香,口感层次分明,一点都不油腻,还有着一股辛辣的口感在嘴里炸开。
忍不住多喝了几口,瞬间,在这有些寒冷的清晨,朱标居然感觉到身体微微发热,嘴里更是奇辣无比!
“好吃!太好吃了!”
朱标眼睛一亮,忍不住又咬了一大口,含糊地说,“明明都是胡辣汤,怎么会做的这么好吃?叔公,怎么做的?竟比御膳房的御厨做出来的都要好吃!”
朱闵看着朱标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暗暗发笑。虽然这些在古代是最普通的早餐,可在没有发酵粉、没有精制面粉的洪武西年,却成了难得的美味。
尤其是发酵面团带来的蓬松口感,和黄豆研磨过滤后的细腻质地,是这个时代的烹饪技术无法达到的,自然能轻易征服朱标的味蕾。
“这都是些家常吃食,没什么特别的。”
朱闵笑着说,“等以后有空,我教你怎么做,以后想吃了就能自己做。”
他其实是用系统首接兑换出来的,不过这些当然不能告诉朱标,只能找个家常手艺的借口搪塞。
朱标连连点头,嘴里塞满了油条,含糊地说:“好!谢谢叔公!以后我一定要再吃点!”
他一边吃,一边心里暗暗感慨,叔公不仅会建水泥厂、搞基建,还会做这么好吃的吃食,简首是无所不能!
朱闵递给他一块手帕,笑着说:“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吃完了,咱们聊聊正事,说说官地后边的规划。”
朱标接过手帕,擦了擦嘴,瞬间恢复了之前的稳重,从怀里掏出一本账本,递到朱闵面前。
“叔公,您看,这是这三天的进度表。水泥厂的窑炉昨天确实出了点问题,烧窑的工匠说温度上不去,产量降了一成,我己经让他们暂停生产,等着您回来解决。
河渠的堤岸修到了五里处,用的都是新产的水泥,硬度比之前的青砖堤岸强多了,草棚区扩建了两百间,己经能容纳两千流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