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敕令诸王(第3页)
他想起自己派去应天城的探子传回的另一个消息:陛下最近经常去南郊官地,有时甚至会在官地过夜。
从这里透露出来的讯息倒是耐人寻味。
“如果真是父皇的手笔,那他的掌控力也太可怕了。”
朱棣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三个月来,诸王派去应天城打听消息的人不计其数,却没有一个人能查到有用的信息,所有的消息都被父皇牢牢封锁,这背后必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可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人员在暗中运作。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太过天真了。
父皇能从一个放牛娃一步步登上皇帝的宝座,靠的绝不仅仅是勇猛和运气,更有深不可测的城府和铁腕的掌控力。
在父皇的眼里,大明的江山永远是第一位的,任何人,哪怕是他的亲生儿子,只要威胁到江山的稳定,都可能被父皇毫不犹豫地舍弃。
“看来,以后在北平,要更加小心谨慎了。”
朱棣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寒意。他知道,现在不是质疑父皇的时候,也不是反抗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乖乖遵守父皇的旨意,安分守己地镇守北平,不让父皇找到任何借口对他出手。
他走到桌案前,拿起笔,在密报上写下停止探查,静观其变六个字,然后将密报点燃,看着纸张在烛火中化为灰烬。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城墙上的火把再次被点燃,橘红色的火光映在朱棣的脸上,让他的眼神显得格外复杂。
他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忠于父皇、守护北平的年轻燕王,而是开始学会用更深沉、更冷静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他这位深不可测的父皇。
书房里的烛火跳动着,映着朱棣沉思的身影。
他知道,这次藩王制度的改制,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大明宗室,或许还会有更多的变革,而他这个燕王,也必须在这场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而此刻的应天城,朱元璋正坐在乾清宫内,看着兵部呈上来的护卫队整顿进度表,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知道,诸王心里肯定有不满,也肯定在暗中打听消息,但他并不在意,只要能确保大明的江山稳定,只要能防止宗室祸乱,他不在乎诸王怎么想,也不在乎自己会落下怎样的名声。
而且....也并不是没有给他们出路,只是单纯的将一些不该有的心思率先掐断而己。
他拿起桌上的一份奏折,上面是朱闵送来的卫星城建设进度报告。
“叔父,你果然没让咱失望。”
朱元璋笑着自语。有朱闵在南郊官地稳定民生,有李善长等人在朝堂推行改制,有太子在一旁学习成长,他相信,大明的江山一定会越来越稳固,说不准他老朱家的基业还真的能传至千秋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