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看法改变的刘伯温

 翌日天刚蒙蒙亮,诚意伯府里书房的灯火也渐渐熄灭。\b_a!i`m¢a-s/y+.+c·o`m¢ 

 刘伯温一夜未眠,坐在椅子上,眼神里满是决断,昨夜解读完朱元璋的口谕后,他便清楚,回青田不过是表面的自由,实则始终处于朝廷监视之下,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灾祸。 

 而朱元璋让他日后可往明王朱闵处效力的安排,看似退路,实则是将他推向了另一条朱元璋帮他划定好的道路,他若想安稳,必须主动的按照朱元璋的意思行事,去投奔朱闵,便是最好的选择。 

 “琏儿!” 刘伯温对着门外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却格外坚定。 

 刘琏揉着惺忪的睡眼走进书房,看到父亲眼底的红血丝,不由得一愣:“父亲,您....竟一夜没睡?” 

 “收拾行李的事,先停下吧。” 刘伯温缓缓开口,“青田,咱们暂时不回了。” 

 “不回了?” 

 刘琏彻底清醒过来,满脸疑惑,“父亲,您己经想好了吗?” 

 “此一时彼一时。” 

 刘伯温打断他,语气严肃,“陛下的口谕你也听到了,让未付日后可往明王殿下处效力,这不是退路,是提醒,若是为父真回了青田,看似清净,实则处处是隐患,唯有主动投奔明王,向陛下表忠心,咱们父子才能真正安稳。”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留在府里,看好家,处理好府中事务,切不可与任何可疑之人往来,也不可谈论朝堂之事,为父今日便去南郊卫星城,见明王。” 

 刘琏虽仍有不解,却也知道父亲的决定必有深意,连忙点头:“儿子明白,父亲放心,家里的事我会处理好,您路上小心。-p′f·w^x¨w`._n?e/t\” 

 刘伯温点了点头,稍微洗漱了一番后便朝着府外走去。 

 他没有乘坐马车,也没有带随从,只穿着一身普通的青布长衫,如同寻常百姓一般,朝着南郊卫星城的方向走去。 

 此时的应天城外,晨雾尚未消散,道路两旁的农田里,己有农户开始劳作,远处传来几声鸡鸣,透着几分安宁。 

 可刘伯温的心里却满是忐忑,他与朱闵素无深交,只在朝堂上远远见过几次,知晓这位明王是朱元璋失散多年的皇叔,因提出建设卫星城、安置流民而受重视。 

 但朱闵的性情、行事风格,他一无所知,此番主动投奔,不知会有怎样的结局。 

 “陛下心思难测,明王又会是怎样的人?” 

 刘伯温一边走,一边在心里琢磨,“若明王亦是严苛多疑之人,此番前去,怕是又要陷入新的困境;可若明王真如传闻中那般有才干、重实务,或许.... 真能有一条安稳路走。” 

 他沿着官道前行,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路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约莫走了一个时辰,远处隐约出现一片建筑群的轮廓,路边开始出现三三两两的流民,他们穿着干净的粗布衣裳,手里拿着工具,朝着建筑群的方向走去,脸上带着几分期待,与他印象中流离失所的流民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