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看法改变的刘伯温(第3页)

 刘伯温顺着商贩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纺织厂的烟囱冒着淡淡的青烟,作坊外的空地上,堆放着不少打包好的棉布,几个工人正忙着装车,准备运往应天城。 

 他曾参与制定大明的手工业制度,深知开设大型作坊的难度,尤其是纺织、木器这类需要大量人力和技术的行业,朱闵能在短短数月内将其运转起来,且规模如此之大,实在不可思议。 

 他沿着水泥路继续深入卫星城,眼前的景象愈发让他震撼,整齐排列的民居,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种着蔬菜,一处宽敞的空地上,流民们正排队领取粮食,秩序井然,负责发放粮食的人态度温和。 

 不远处,一座学堂正在修建,几个读书人模样的人正在规划校舍,旁边围着不少流民孩子,眼里满是期待。 

 “这哪里是流民安置之地,分明是一处新兴之地啊!” 

 刘伯温在心里惊叹。他自认为学识渊博,也见过不少繁华城镇,却从未见过这般在废墟之上快速崛起的地方,没有战乱后的萧索,没有流民的愁苦,取而代之的是生机与活力,是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他想起自己之前在朝堂上对卫星城的漠视,因担忧朱元璋的猜忌,他对朝堂事务多是敷衍,从未关注过朱闵的作为。 

 如今亲眼所见,才知这位明王绝非寻常宗室,其才干、眼光,远超他的想象,若换作自己来治理卫星城,面对一片废墟和大量流民,恐怕也难以做到这般成效。 

 不知不觉间,刘伯温走到了卫星城的中心区域,这里有一座相对规整的院落,听那汉子说,此地正是朱闵的住处。 

 此时的他,心里的忐忑早己在来的路上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期待,或许....跟着朱闵,并非仅仅是向朝廷表忠心的权宜之计,而是能真正施展自己才干的新机会。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长衫,朝着明王府走去,门口的侍卫见他衣着普通,却气度不凡,连忙上前询问:“这位先生,请问您找谁?” 

 “在下刘伯温,特来拜见明王。” 

 刘伯温拱手行礼,语气恭敬,却不再有之前的忐忑,眼神里满是坚定与期待。 

 他不知道的是,从踏入卫星城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便己悄然改变,而眼前这座充满生机的城镇,或许会成为他新的起点。 

 侍卫听闻刘伯温三字,不由得一愣,虽未见过这位,却也听闻过他的名声,连忙躬身说道:“先生稍等,小人这就去通报王爷!” 

 说完便快步走进院落,留下刘伯温站在门口,望着卫星城的繁华景象,心里满是感慨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