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分派士子(第2页)
朱元璋见还是没人说话,火气更盛,手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沉声道:“咱看你们是把大明的官缺当成自家的私产了!忘了当初跟着朕打天下,是为了什么吗?是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大明长治久安,不是让你们把官缺留给自家后辈,拿着朝廷的俸禄谋私利!”
这话像一记重锤,砸在百官心上,不少大臣吓得连忙躬身:“臣不敢!”
就在朱元璋准备继续发作,甚至要点名叫几个大臣出来问话的时候,李善长往前迈了一步,躬身道:“陛下息怒,臣有话要说。*鸿,特/晓_税′王· +耕.薪^嶵/全^”
朱元璋见是李善长,火气稍稍压了压,李善长是他的老部下,也是左丞相,在百官中威望极高,他说的话,也该听一下。
“说。”
朱元璋的语气依旧冷淡,但比刚才缓和了不少。
李善长抬起头,目光扫过殿内百官,缓缓说道:“陛下提出让科举士子去地方历练,臣以为,这是天大的好事,也是为大明长远考虑的良策。”
这话一出,底下的百官瞬间就愣住了,
李善长继续说道:“自开国以来,地方治理全靠老臣旧部和元朝旧吏。老臣旧部大多擅长带兵打仗,治理地方却有些力不从心;元朝旧吏虽懂政务,却多有贪腐习气,不少地方的流民安置、土地开垦都因此耽搁了。而科举士子饱读诗书,懂礼仪、知法度,只是缺了些实际经验。
让他们去地方历练,跟着有经验的官员学习,既能弥补地方人才短缺的问题,又能让他们快速成长,将来成为能臣干吏,为陛下分忧,为大明效力,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他这番话,句句都在支持朱元璋,听得朱元璋脸色缓和了不少,可殿内的百官却听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果然,李善长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臣也有个小小的担忧,想跟陛下说说,这些科举士子,大多年纪轻轻,最大的也不过三十岁,最小的才二十出头。”
“他们在京城待着的时候,要么在六部打杂,要么在翰林院编书,从没接触过地方事务。地方上的事远比京城复杂,光是处理百姓纠纷、核定土地亩数,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是让他们首接去地方历练,没个人好好带带,怕是会出岔子。”
他顿了顿,语气诚恳地说道:“臣觉得,陛下的提议很好,但可以稍微调整一下。比如,先从科举士子里选一批品行端正、学问扎实的,让他们先跟着京城六部的官员学习半年,熟悉朝廷的政令规章,然后再派去地方,跟着知府、知县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