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玻璃问世(第2页)

 负责烧窑的老工匠叫王福,之前在工匠坊烧了二十多年的陶窑,经验丰富,此刻却听得格外认真,还拿出小本子,把朱闵说的每一个步骤都记下来。`小_税′C¢m?s` ~最¢鑫/璋¢踕~更/芯/快* 

 他跟着朱闵的动作,小心翼翼地往炉膛里添煤,时不时用温度计测量窑温,心里满是好奇,他烧了一辈子窑,从没见过要烧到这么高温度的,也不知道这玻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半个时辰很快过去,窑温升到了 800c,炉膛里的煤炭烧得通红,热气从炉口往外冒,周围的空气都变得燥热起来。 

 朱闵让人将配料通过送料口慢慢倒进窑炉,叮嘱道:“送料要慢,一次别倒太多,让配料均匀铺在炉膛里,这样才能充分融化。” 

 工匠们按照朱闵的要求,一点点往窑炉里送料,看着白色的混合物掉进通红的炉膛,很快就融化成了透明的液体,心里都满是惊讶,他们还是第一次见沙子一样的东西,能融化成这样的液体。 

 “接下来,窑温要升到 1500c,保持两个时辰,让玻璃液充分融化,去除里面的气泡。” 

 朱闵擦了擦额头的汗,继续指挥,“王福,你盯着窑温,每一刻钟测一次,要是温度降了,就及时添煤;其他人轮流休息,别都围着窑炉,小心中暑。” 

 李存义站在旁边,看着工匠们忙碌,又看了看窑炉里透明的玻璃液,还是没明白这到底是在烧制什么。 

 他忍不住问道:“殿下,这烧出来的玻璃,到底是个什么物件?看着倒像是融化的琉璃。” 

 “琉璃哪有这么透亮?” 

 朱闵笑着解释,“这玻璃烧出来,比琉璃还透明,没有一点杂质,能做窗户、做镜子,还能做各种瓶子、摆件。而且琉璃是稀罕物,只有皇宫和富贵人家能用得起,这玻璃要是批量生产,普通百姓说不定也能用得上。” 

 李存义听得眼睛一亮,要是真能这样,那可真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他不再多问,转而帮着朱闵监督工匠,时不时给工匠们递水,确保烧制过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