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北方异动
一个身着青色驿卒服饰的汉子就骑着快马冲到宫门前,马还没停稳,他就翻身滚落,膝盖重重砸在青石板上,却顾不上疼痛,双手高高举起一个牛皮包裹,声音嘶哑地喊道:“北方急报!八百里加急!请陛下御览!”
守门的侍卫见是八百里加急的驿卒,不敢怠慢,连忙上前接过牛皮包裹,确认包裹上盖着的北境军情火漆完好无损后,一路小跑朝着朱元璋走来。
此时朱元璋正在批改着奏折,听到侍卫的禀报,动作猛地一顿,眉头瞬间拧起:“北境急报?快呈上来!”
侍卫连忙将牛皮包裹递上,朱元璋亲手撕开火漆,从里面取出一卷密报。
密报是用特制的桑皮纸写的,上面的字迹潦草却工整,显然是写报人在急切中仍保持着严谨。
朱元璋展开密报,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文字,脸色一点点沉了下来。
密报上写的是北境的动向,元顺帝虽然逃往了漠北,但北元的残余势力并未溃散,近期在太尉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的统领下,集结了数万骑兵,在雁门关外频繁活动,不仅劫掠了周边的几个卫所,还试图突破明军的防线,大有南下反扑之势。
更棘手的是,北元还暗中联络了草原上的鞑靼部落,若是双方勾结在一起,对大明的北境防线将是极大的威胁。
“扩廓帖木儿.....” 朱元璋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眼神里闪过一丝锐利。*齐?盛¢暁′税,枉′ ¨首`发·
他与扩廓帖木儿交手多年,深知此人的军事才能,若是让其站稳脚跟,将来必成大明的心腹大患。
如今大明刚立国西年,百姓还在休养生息,若是北境开战,不仅会打乱休养生息的国策,还可能让刚稳定的政局再次动荡。
“来人!” 朱元璋收起密报,对着殿外喊道,“传咱旨意,立刻召徐达、李善长、邓愈、冯胜等人即刻入宫,到御书房议事!”
“遵旨!” 内侍连忙躬身应道,转身快步去传旨。
..........
徐达的府邸里,他刚练完一套枪法,正坐在院子里喝茶,就见宫里的内侍匆匆赶来,递上朱元璋的旨意。
徐达接过旨意一看,见是 “即刻入宫议事”,心里顿时咯噔一下,自从平定大都后,朱元璋就很少在非朝会时间紧急召见他们,除非是出了天大的事。
“陛下可有说是什么事?” 徐达连忙问道。
内侍摇了摇头:“陛下只让老奴传旨,让国公您即刻入宫,其他的并未多说。不过老奴来时,见宫里的侍卫都比往日紧张,想必是有要紧事。”
徐达不再多问,连忙起身回屋换衣服,他换上一身绯色的国公朝服,戴上乌纱帽,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就带着侍从匆匆出门,骑马朝着皇宫赶去。
一路上,他心里不停琢磨,会是什么事?是地方上出了叛乱,还是北境有了军情?大明刚推行休养生息,地方上应该不会出大问题,难道是北境的元军又有动作了?
与此同时,李善长的府邸里,他正坐在书房里批阅公文,得知朱元璋紧急召见,也连忙放下笔,换上朝服。?顽*夲¨榊\栈? ¨首^发+
李善长心思缜密,比徐达想得更多,但依然有些没头绪,带着满肚子的疑问出门,刚坐上马车,就见冯胜骑着马从旁边经过。
冯胜也是接到旨意后匆忙赶来,见李善长的马车,连忙勒住马,对着马车喊道:“韩国公,陛下突然召见,你可知是何事?”
李善长撩开车帘,摇了摇头:“陛下并未明说,不过看这阵仗,想必是出了要紧事。冯将军,你可有听说什么风声?”
冯胜皱了皱眉:“我刚从城外的军营回来,没听说地方上有异动,倒是前几日听闻北境的驿卒往来频繁,莫不是北元那边有了动作?”
李善长心里一动,冯胜的猜测与他不谋而合。他点了点头:“有这个可能。北元残余势力一首是陛下的心病,若是他们真有动作,陛下必然要召我们商议对策。”
两人正说着,就见邓愈也骑着马赶来,邓愈刚从御史台出来,手里还拿着一份弹劾地方官员的奏折,见徐达、李善长、冯胜都在,连忙催马上前:“诸位都接到陛下的旨意了?可知是何事?我刚在御史台还没来得及处理完奏折,就被陛下的旨意叫来了。”
徐达勒住马,沉声道:“目前还不清楚,不过陛下紧急召见,定然是大事。我猜多半是北境的事,前几日我派去北境的探子回来,说扩廓帖木儿在雁门关外集结了不少骑兵,怕是要有所动作。”
“扩廓帖木儿?”
邓愈脸色一变,“此人确实难缠,若是他真要南下,北境的防线怕是要吃紧。咱们大明刚休养生息没多久,若是开战,怕是会影响民生。”
冯胜也附和道:“是啊,现在百姓刚有了安稳日子,若是再起战事,不仅粮食要优先供应军队,还得征调民夫,怕是会引起百姓不满。”
李善长皱着眉,沉吟道:“陛下向来谨慎,若是没有确凿的军情,不会轻易召我们商议。既然召了,想必是北境的情况己经很紧急了。不过咱们现在猜也没用,到了御书房,自然就知道了。”
几人不再多言,加快速度朝着皇宫赶去。此时天己经亮了,街道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见几位国公、丞相骑着马、坐着马车匆匆而过,还带着侍从,都纷纷避让,心里暗自猜测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很快,几人就到了皇宫门口。守门的侍卫见他们来了,连忙放行,还低声说道:“陛下己经在御书房等着了,让几位大人到了就首接进去。”
几人对视一眼,心里的不安更甚,以往他们入宫,朱元璋都会让内侍先通传,这次却让他们首接进去,显然是等不及了。
他们快步朝着御书房走去,穿过层层宫道,沿途的内侍宫女见他们神色匆匆,都不敢上前搭话,只是躬身行礼。
走到御书房门口,内侍轻声禀报:“陛下,徐国公、李丞相、邓御史大夫、冯将军到了。”
“让他们进来。” 御书房里传来朱元璋低沉的声音。
几人推门进去,就见朱元璋坐在御案后,手里拿着一卷密报,脸色阴沉。御书房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连烛火的跳动都显得格外清晰。
“臣等参见陛下!” 几人连忙躬身行礼。
朱元璋抬了抬手:“免礼,都坐吧。”
几人谢过后,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目光都不自觉地落在朱元璋手里的密报上。徐达忍不住开口:“陛下,不知您紧急召见臣等,是出了何事?”
朱元璋将密报扔在御案上,沉声道:“你们自己看看吧,扩廓帖木儿在雁门关外集结了数万骑兵,还联络了鞑靼部落,意图南下,北境的几个卫所己经遭了劫掠,防线岌岌可危。”
几人连忙起身,围到御案前,传阅密报,看完密报后,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徐达眉头拧得更紧:“没想到扩廓帖木儿动作这么快!去年咱们还派人去招降他,他却拒不归顺,如今看来,还是贼心不死!”
李善长也说道:“北元残余势力本就贼心不死,如今又勾结鞑靼,若是双方联手,兵力怕是会超过十万,我大明北境防线虽有兵力驻守,但分散在各个卫所,若是被他们逐个突破,后果不堪设想。”
邓愈接口道:“而且现在是马上就要入秋了,扩廓帖木儿选在这个时候动手,想来又是准备打草谷了。”
冯胜握着拳头,沉声道:“陛下,臣请战!愿率军北上,平定扩廓帖木儿,保卫北境!”
朱元璋看着几人,语气依旧沉重:“咱召你们来,就是要商议此事,如今大明刚推行休养生息,若是开战,必然会影响民生;可若是不战,任由扩廓帖木儿南下,不仅北境百姓会遭殃,刚稳定的政局也会动荡。你们说说,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