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新秦(第2页)

 相里奚缓缓的说着,在大秦的他,完全不像在景区时的疯狂,倒成了一个踏实稳重的老头,嗯,不进他的秘密研究院的前提下。

 如今的大秦,有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一切都在渐渐好起来,但就如从未有人见过郡县制的世界一般,也没人知道这样的变化会给大秦带来什么。

 嬴政,扶苏,内史腾,王贲,巴清,相里奚,他们只能在各自掌管的领域,进步,也不失稳重的去往前走,死死勒住缰绳。\午·4·墈·书^ ?醉.辛′蟑+踕/更^歆¨快_

 大秦以整个国家为代价给后世做了范本,定了根基,也告诉了后人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必须的,如今的新时代,他们还要再定一次范本,这是给整个华夏定下更好的思维方式。

 那怕大秦还得再亡一次。

 不过这事可能性已经小了很多。

 大秦的北边,九原郡,原来的长城工地。

 如今在这的是蒙毅蒙恬两兄弟。

 一个负责后勤,一个负责带兵。

 后勤很简单,由景区调运。

 入秋后农闲之时,当各地的百姓发现今年的徭役居然是给自己村的田地修水渠,修路造桥,而不是戍边,修长城,修驰道后。

 占据这个国家最广大的群体,也感受到了大秦的变化。

 嬴政规定了,驰道,长城一类的,属于国家工程,征调民夫需要供给口粮钱财,虽然长城可以不修,但驰道依旧在干,这是正经基建,后世的转移支付在大秦也不是不能办。

 除了招工基建,一些地区的秦军在没仗打的情况下,立功的途径倒是变成了部分转为建设兵,毕竟发粮饷的情况下,不干活那是万万不可滴。

 到了郡县村里,那就是地方民生工程了。

 农家的人在这些日子里极速扩张,原本势微的农家,几乎是和墨家一起被迅速提升到战略级别的地位。

 同时和墨家也展开了深度合作。

 比如现在,关中地区下放了许多的速成农家弟子去村里实习。

 还有墨家弟子也一样,一农一墨搭班子,指导水利修筑,指导冬季养田或是轮种,或是提前堆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