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古今都得增肌壮骨(第2页)
现在好了,都别争议了,有请当事人现身说法就完事了。
现代人在问古人们问题,古人们也在抓机会问现代人问题。
游客是好用,可想遇到一个真正的专家,太难了,十个专家九个砖家,他们也是见识过的。
难得摊牌见了真本事之人。?j_w¢x*s?.^o¢r*g^
不得努力薅一波?
其中最认真的,当属朱元璋。
来找他攀谈的,先问一句:“学的可是农?”
是,那您行行好,教教大明农学吧,咱大明百姓苦也。
不是?那也没事,您行行好,等咱把大明百姓的肚子问题解决了您多费心。
这一天朱元璋不是皇帝,他就是个人,一个想让天下人吃饱饭的人。
现代的农业想直接复制粘贴到古代让所有人吃饱饭?
不是一块土豆一颗玉米一把高产稻那么简单的。
他也学过小说里的做法,然后实践出真知后发现,全特么就是扯淡。
现代的粮食安全,从来不是某种作物就能守护的。
水利,化工产业,农具农机,制度,因地制宜的育种,科学农业……
无数农学人三伏三九的在田间地头,在实验室里熬秃头,琢磨几十年无止境的研究。
怎么可能简单?
说简单,那是侮辱人,侮辱知识,侮辱粮食。
朱元璋诚心的问,笔记不停的写,和在游客们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建议里找出良策不同。
专家们是真的从无到有的说,从建国后的水利大开发开始说,从原始种开始说,从最简单的堆肥开始到发展简单的化肥工业。
游客们是摘颗果子给古人们,然后告诉你:吃吧,这果子可甜了。
专家们则是问你大明那边气象条件如何?土壤条件如何?水利条件如何?
然后告诉你如何挖土,栽树,浇灌,虽然慢,但早晚有一天,华盖葱葱,硕果累累。
对农业的重视自不必多说,这就
是脊梁骨,而对工业的重视,如今的古人们也不落下,壮骨增肌,一点不能落下。
相里奚沈括陶成道等人拉着攀谈的工业口的专家们是相对来说最淡定的,在他们眼里,古书有价值,但也就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