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大俗大雅

杜甫王勃他们如此说,在场众人都深以为然,诚然,对于显庆位面,开元位面等各个位面来说,作品虽然还能通过现代这边传回去流传千古,但其中内核估计得让那些位面后世的学生们挠头。

想想那时的学校里。

学生:“老师,为什么杜甫会写国破山河在呀?我记得杜甫生活的那个时候都是我们破别人国吧?难道杜甫是歪果仁?”

老师:“我不到哇。”

学生:“老师,历史记载王勃没去过滕王阁呀,为什么会作滕王阁序呢?”

老师:“可能……看过照片吧……”

但就算是这样,其才华大家也不觉得会因此而埋没,说不定,以后还有别的作品出来嘛。

《滕王阁序》不写了,到时大唐有摩天大楼,《登云楼序》可以写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没记载,那《送杜少府之任高卢》可以写吧?

《春望》没历史依据,那《富士山上》可以写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没历史依据,那《闻官军收密西西比》,可以写吧?

真有才的人,不管什么环境都能夺目耀眼。

那兰亭雅集的热闹起来后,场面就变了,毕竟,写诗作词这事,谁能比得过你们啊?

这和现代人穿越大唐去平康坊吃酒做哑巴有啥区别?

于是场面变成了……

羽觞杯到了谁那,谁就喝酒表演才艺。

唱歌也行,舞蹈也行,再不济整个活说个段子都行。

这怎么不算是现代“文”会呢?

这样玩,游客们就来劲了。

“我要化作一朵六千里的火烧云!!!”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山外那青山楼外楼~”

这是正常唱歌的情况。

到最后,场面又不对了,这不是有条水渠嘛。

好,一人一边,玩成了对唱。

王羲之头疼吗?一点也不。

他只觉得,后世踏马的太多姿多彩了!

没白重活一世!

远在梧桐街搞互动的谢道韫看着李清照发来的现场视频。

王羲之一边搂着李白,一边搭着项羽。

三人喝的面红耳赤的在那朝着对面的刘邦司马光和游客们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