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极北向北2(第2页)
王东给龙脊共和国提供5艘大型吹沙船,他们利用吹沙船把海礁扩建成海岛,并且修建炮塔跟机场保护航道。
极北之北就在那里,王东不带上霍夫曼他也回去,于是王东收到足够的好处带上了霍夫曼一行人。
霍夫曼一行人准备非常充分,一共15架飞碟,其中有15架体型达到20米,是大型的运输补给飞碟。`如.蚊?蛧_ _追~嶵,新!彰!节\
王东没有想到在交换技术的时候铁十字帝国留了一手,把成熟大型的飞碟藏起来。
铁十字帝国瓦尔哈拉登月飞船,是飞碟的大型化,首径达到200米。
很明显面包车大小跟瓦尔哈拉之间存在过渡型号。
首径20米的飞碟舒适性比第一代更高,而且休整时间提高到24小时。
王东登上大型飞碟发现里面的数控系统用的是他提供的芯片,原来是芯片取代二极管让大型飞碟取得技术突破。
不过王东提供给铁十字帝国的芯片是初代技术,整块芯片的大小是140纳米。
对于军用来说140纳米完全可以接受,考虑问题的关键是稳定性。
铁十字帝国派往极北之北的队伍人比较多共有一个连的士兵,王东把10艘运输物资的飞碟收进随身空间,人员都挤在5艘大型飞碟中。
霍夫曼带着飞碟编队朝着极北之北出发,飞碟上只有王东跟吴八一是龙脊人,其余的都是铁十字帝国的探险队员。
跟第一代飞碟相比,王东发现第二代飞行的高度达到12000米,他们隐身在云层飞行,不过通过手持终端,王东发现飞碟的行动在测绘卫星监视下。
第二代飞碟的速度比第一代快了3倍,从京畿道出发5个小时就抵达北极的冰原,王东甚至看到了憨厚可掬的北极熊。
此时北极处于极夜当中,王东的视力如同白昼,吴八一有夜盲症,在永夜当中相当于瞎子。
飞碟抵达北极点后,指南针失去方向,霍夫曼让飞碟停在北极点,让探险队的士兵背上生活物资。
王东把剩下的5艘飞碟收进随身空间,吴八一拿出一个青铜罗盘,带着大家在极北之北的北极点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