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章 王步的青花笔筒(第3页)

 姜老头笑嘻嘻的收了曹景生8000块,他也不和我胡胖子顶嘴。 

 只要他的古董每样都卖几大千上万块,他才不怕胡胖子损他呢! 

 不过后来姜老头搬出了好几件瓷器曹景生都没有买。 

 这些瓷器太破了,而且根本全部是普通的瓷器,就算不破也大不了就是一千大几百的玩意儿,这些东西不要说要钱,就是白送给曹景生他都不愿意要。 

 最后姜老头没办法,又从自己房间里搬出了一大堆的旧书。 

 这些书都是清末民国的线装书,价值同样的不怎么大。 

 不过曹景生随便翻了翻,却看见了这其中有一本印满了印章的书。 

 曹景生拿起这本满是印章的书看了一下,这才明白这是一本印谱。 

 这本印谱并不是印刷的那种印,而是每个印都是真实的印,用了印泥钤在印谱上面的。 

 曹景生暗暗高兴,这种印谱比较稀少,一般都是当时文人自己做的印谱,留着纪念的,它的量是十分的稀少,就算是他盖了很多这样的印谱,就是拿来送给亲朋好友的,一般不会出售,所以它的量最多也就是几十本而己,能传下来更加稀少。 

 就是不知道这个印谱的人有没有名气,如果是名家,那这个价值就很大。 

 如果是普通人制作的价值就不怎么大的。 

 他仔细的看了看这印谱上的前面的序。 

 这一看他大喜过望,原来这本印谱是清末时期川省一个县的一个县令制作的。 

 这个县令姓胡,在当时算是制印的名家了,而且帮他写序的更加有名。 

 这几个帮他写序的当都是当时清末的著名的文人骚客。 

 这本印收集了他平身刻制的印大约有700方左右。 

 曹景生利用自己的鉴宝系统查了一下,这个叫胡圻的人,果真就是当年灌县的县令。 

 而且曹景生发现这个印谱并没有完成。也就是说这个印谱属于是孤品。 

 曹景生在看剩下的这些书,大部分都是这个姓胡的县令的藏书,很多都是他的亲笔手抄的,这一发现让曹景生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