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这未免也太便宜了(第2页)
他这话一出,众人顿时哗然。
确实,京都每年冬季都有穷苦人家因烧煤取暖而中毒身亡的惨剧发生。
至于富贵人家,那是不会用煤的,而是用碳。
“我这个叫做蜂窝煤!”
凌风没有理会凌傲的嘲讽,而是看向李文渊等人:“李文渊,你们可看出什么来了?”
李文渊知道这是凌风在考校自己,便上前仔细端详,然后有用手拿起来好一番研究那蜂窝煤。-g/g~d\b?o,o?k¨.!c!o*m\
片刻后,他眼睛一亮:“殿下,这个蜂窝煤形状和普通煤不同,而且特意留了十几个圆孔,想来是为了散味的吧?”
“你前面说对了,但最后一点却错了。”
凌风赞许地点头,随即转向众人:“这圆孔不是为了散味,而是为了让煤能够充分燃烧。”
他拿起一块未点燃的蜂窝煤,向众人展示:
“普通煤块燃烧时,由于接触空气不充分,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这便是中毒的根源。”
“而我这蜂窝煤,通过这些圆孔,使空气流通更加顺畅,煤块得以充分燃烧,不仅不会产生毒气,燃烧时间还能延长数倍。
凌风详细解释着燃烧原理,从空气流通到完全燃烧的条件,每一处都讲得深入浅出。
只是那些专业的名词一个个冒出来之后,别说是一般的寒门学子了,就是李文渊这样的优秀才子,也已经听得云里雾里。
可奇怪的是,他们似乎又觉得这其中一定有某种特殊的规律或者原理,只是一时半会难以抓住而已。
“殿下,此蜂窝煤真的能够常用而不中毒?”
这时,主持大会的翰林院大学士忍不住动容的问道。
凌风笑着点头:“不会。”
“天佑我大景啊!”
大学士忽然仰天高喊:“有了这蜂窝煤,我大景每年不知道要少冻死多少人啊!”
“虽然老夫没有听懂六殿下的理论,但老夫相信,以六殿下的为人绝不会无的放矢。”
国子监的一位教授激动的站起身,动容的道:“此等无毒之煤,殿下这是造福苍生的大功德!”
凌风谦逊地摆摆手:“这不过是知识的应用罢了,简单来说的话,就叫做科学!”
“世间万物,皆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便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