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 章 辽东军情(第3页)

 朱由校点了点头,应道:“朕看到了,己经让内阁的孙师傅去安排相关事宜了。” 

 听到这话,江宁顿时松了一口气。 

 孙承宗的军事才能那是有目共睹的,这点江宁心里很是清楚,也比较放心。 

 就在这时,朱由校话题一转,突然说道:“江兄啊,朕大婚的时候,你给朕安排的那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为何朕一听那曲子,就莫名有种想哭的冲动,还想起了朕那登基不到一个月就驾崩的父皇,还有朕那可怜的母妃 。” 

 江宁顿时一阵尴尬,说道:“臣奉旨为陛下所作的那首曲子,名为《大明其妙曲》。 

 陛下要是不喜欢,往后臣不再作此类曲子便是。” 

 朱由校赶忙摇了摇头,说道:“曲子很好听,朕着实喜欢,只是不知为何,一听这曲子,就忍不住想哭。” 

 江宁心中暗自思忖:这《大明不妙曲》对老朱家的人影响还真是大啊。 

 江宁赶忙岔开话题:“陛下,那臣这就去找孙阁老。” 

 朱由校突然开口:“江兄,你先等等。” 

 江宁满脸疑惑,问道:“陛下,还有什么事?” 

 只见朱由校摆了摆手,让方正化立刻退出大殿,守在门外。 

 随后,一脸认真地说道:“之前派英国公张维贤和定国公徐希担任武举副考官。 

 可他俩先是推脱,后来又上折子,拿身体不适当借口,这明显是不把朕放在眼里。 

 朕打算趁着这个机会,把京营兵权收回来,你可有什么办法?” 

 听到这话,江宁心里“咯噔”一下,心说该来的还是来了。 

 随后赶忙说道:“陛下,京营被勋贵把持上百年了,从上到下都烂透了。 

 您要是想整顿京营,臣倒是有几个合适人选,不过这可得花不少银子。 

 如今京营里,老弱病残占了一大半,剩下的都成了勋贵的私人财产。 

 依臣看,不如把他们全裁了,重新招募新兵。” 

 朱由校听到这儿,惊得一下子站了起来,赶忙说道:“江兄,你当真要玩的这么大?” 

 江宁一脸严肃,认真地点点头,说道:“陛下,若想真正拿回兵权,恐怕只能如此。 

 不过,这么做确实风险不小。 

 臣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拉拢部分勋贵。 

 像英国公、定国公他们,本心还是忠于大明的,或许只是对陛下存在一些误会,所以他们还是能够为陛下所用的。” 

 朱由校听后,皱着眉头说:“英国公张维贤,当初在移宫案的时候,出力颇多。 

 若不是他全力支持,朕也不会这么顺利登上皇位。 

 可没想到朕登基之后,想要重用他,他却总是推三阻西。 

 还有定国公徐希,平日里行事更是谨小慎微。” 

 随后,江宁笑着说道:“陛下,就把这件事交给臣吧! 

 刚好恩科武举即将举行,臣干脆把武举和整顿京营这两件事一并处理了。不过,还请陛下大力支持臣才是。” 

 朱由校点了点头,伸手从怀中掏出一块金牌,说道:“江兄啊,朕自然是信得过你的。 

 这块金牌你拿着,见此金牌,如同朕亲临。 

 要是谁胆敢不给你面子,那就是不给朕面子,你首接处置他便是。” 

 江宁赶忙小心翼翼地接过金牌。 

 随后,朱由校想起江宁平日里跳脱的性子,不禁又多了几分小心,叮嘱道:“江兄啊,这金牌可不能随意乱用,一定要用在正事上。” 

 江宁听了,忍不住翻了翻白眼,佯装不满道:“合着在陛下眼中,臣就是个不靠谱的人呀!” 

 朱由校见状,笑着安抚:“怎么会呢? 

 朕这不是担心你行事太急,把握不好分寸嘛。” 

 江宁故意把金牌递了回去,说道:“那要不陛下亲自来处理这些事儿?” 

 朱由校赶忙摆了摆手,说道:“还是你在前边打头阵,朕在背后给你撑腰,这样就挺好。” 

 说完,便赶忙打发江宁去办事了。 

 随后,江宁起身告辞,走出大殿。来到方正化面前,方正化赶忙行礼。 

 江宁笑着说道:“方公公,咱们都是自己人,不必这么多礼。 

 我想问一下,皇上身边最近有没有可疑的人?” 

 方正化摇了摇头,回答道:“自从魏公公和咱家把宫里仔细清理了好几遍之后,如今在皇上身边伺候的,个个身世清白,没有问题。” 

 江宁还是有些不放心,说道:“方公公,不是本官想太多,皇上身负大明江山社稷,他身边的人以及他自身的安全,那可是重中之重啊。” 

 方正化一脸严肃地点点头,说道:“江大人放心,咱家回去就找魏公公,再把宫里清查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