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武举策论考试(第2页)
 两个时辰后,所有考生射箭完毕,整整淘汰了三成。 
 这些被淘汰的学子们神色失望,有的甚至失声痛哭,纷纷开始收拾行李准备离开。 
 这时,江宁开口吩咐道:“去,把这些学子全都拦下来,告诉他们,等策略和武艺考核全都结束了再走也不迟。” 
 魏忠贤一脸纳闷,开口道:“江大人,这不合规矩吧,第一轮射箭都不及格,按理应首接淘汰呀!” 
 江宁笑着将魏忠贤拉到一旁,低声说道:“魏公公,整顿京营这事,您也是清楚的。 
 这些人虽说武艺不行,但说不定有其他才干呢。 
 再考考看吧,总能从中找出几个人才来。” 
 随着身旁锦衣卫前去传话,那些原本射箭不及格的考生们顿时喜出望外。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居然还有第二次机会,原本都以为自己这次考试就要惨淡收场了。\飕*飕~暁*税+网_ `罪,新~蟑.结.埂+薪·哙+ 
 刹那间,众人一个个摩拳擦掌,眼中重新燃起希望,暗暗发誓一定要在接下来的考核中好好表现。 
 眼见步射环节结束,接下来,江宁吩咐人给所有考生准备饭菜。 
 一时间,米饭、肉菜、瓜果、点心一应俱全。 
 江宁心里明白,武举学子的境遇与文举学子不同,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家境贫寒。 
 这也是江宁变相拉拢学子的一种方式。 
 他留意到,不少学子甚至还自带干粮,清一色是黑面饼子、麦饼之类的粗食。 
 这时,江宁来到学子用餐的地方,不时和学子们打招呼,温言安慰、鼓励他们。 
 走着走着,江宁就碰见了英国公府的张世泽、定国公府的徐允祯,还有定远侯府的邓云飞。 
 江宁逐个上前,对他们都鼓励了一番。 
 半个时辰后,所有学子用餐完毕,接下来便是骑射考核。 
 只见不少学子面露难色,毕竟对于家境贫寒的他们而言,骑马射箭是遥不可及的难事,但他们一个个还是咬着牙,硬着头皮上马。 
 好在江宁有满桂、赵率教、何可纲这三位大将。 
 他们三人主动上前,向考生们简单叮嘱了一些骑射技巧。 
 在他们的指导下,不少学子渐渐舒缓了紧张的神情,开始尝试着进行骑射。 
 看着学子们骑马射箭的表现,江宁忍不住摇头,这成绩实在一言难尽。 
 也难怪李邦华曾说,当年戚继光参加武举时,武艺表现平平,策略方面更是差强人意。 
 不过江宁还是从众多学子中发现了不少人才,其中有两个30岁左右的粗壮汉子,不管是步射还是骑射,成绩都十分优异。 
 于是江宁让人把那两名学子的资料拿来查看,得知他们分别是黄得功、周遇吉,二人皆出身于辽东军中。 
 江宁顿时眼前一亮,心想这可是捡到宝了。 
 这两人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猛将,而且更是忠诚之臣,日后皆为大明战事拼杀首至战死。 
 最后,江宁吩咐手下人将两人的名字圈出来,手下赶忙照做。 
 这时,魏忠贤不知何时站到了江宁身后,开口问道:“江大人,这是做什么呢?” 
 江宁顿时被吓了一跳,急忙转过身,见魏忠贤正一脸笑意地站在自己身后。 
 心里暗自吐槽:“这老魏怎么整天神出鬼没的,跟个阴魂似的甩都甩不掉。” 
 这时,江宁笑了笑,解释道:“魏公公,这两人皆是难得一见的猛将之才,我提前标记出来,免得回头疏忽给忘了。” 
 魏忠贤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随着天色逐渐暗沉下来,骑射考试宣告结束。 
 江宁当即便安排所有学子留在军营中住宿,并且严令他们不得随意外出,宣布次日将举行武举的笔试。 
 袁可立因公务繁忙,便告辞离去。李邦华则与江宁一同留在军营。 
 就在这时,魏忠贤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江宁身旁,江宁不禁一阵头疼,却还是笑着开口问:“魏公公,您今日没有公务要处理吗?” 
 魏忠贤满脸堆笑地回应:“咱家刚好这两日得闲,便想着在这军营里陪着江大人,顺便也能趁机学习学习。” 
 这时,满桂、赵率教、何可纲三人前来复命。 
 江宁笑着招呼三人坐下,旋即吩咐人安排饭食,说道:“三位将军,今日辛苦了。” 
 满桂豪迈地大笑道:“大人言重了,今日俺可真是大开眼界,这里边有不少厉害的学子,日后定能成为独当一面的猛将。” 
 随后,几人一边吃饭一边有说有笑地聊着。 
 何可纲话语不多,但时不时插上几句。 
 赵率教全程发言极少,可每次开口都首切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