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 章 大明第一搅拌机(第2页)

 搅得辽东前线打仗没了军饷,吃了败仗;搅得西南大乱,把大明朝亡了! 

 老子无非陪着你们一起玩命就是了!” 

 说完,江宁猛地转身大步离去。郭允厚、温体仁、徐光启三人赶忙紧紧跟在江宁身后。 

 只留下脸色铁青如墨的杨涟、左光斗,以及一众东林文官呆愣在原地,他们神色复杂,不知是被江宁的话气得浑身发抖,还是内心多少有些羞愧难当。 

 江宁没有回镇府司衙门,而是跟着郭允厚一起去了户部衙门,徐光启和温体仁也一同前往。 

 到了郭允厚的办公房,郭允厚赶紧让人整理朱由校的内库账册,同时安排人手去收缴其他衙门的账册 。 

 江宁和徐光启、温体仁,坐在一起闲聊起来。 

 江宁泽满脸感慨,说道:“这帮东林党的人,一个个跟书呆子似的,简首太不识大体了。 

 政见不合,这我能理解。*6_妖~墈.书\罔′ ,唔?错·内¨容! 

 可如今,不管咱们推行什么政策,他们都要跳出来反对。 

 我算是看明白了,朝廷的大事,就是毁在这些人手里。 

 嘴上成天喊着忧国忧民,实际上呢,就是搞党同伐异,一门心思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 

 徐光启捋着胡须,满脸感慨地说道:“万历爷几十年不上朝,党争愈发激烈。 

 好多一心想为朝廷干实事的官员,都心灰意冷,辞官回乡养老去了。 

 如今,虽说东林党人大多被赶出了朝堂,可杨涟、左光斗这两人的势力依旧不容小觑啊!” 

 这时,坐在一旁的温体仁没有吭声。 

 江宁瞧着自己这位小老弟,笑着打趣道:“老温啊,如今杨涟、左光斗这两个家伙,天天跟咱们唱反调,这也不是个事儿。 

 要不,你来出面应对应对?” 

 温体仁一脸谦逊,赔笑着说道:“江大人,不是下官不肯出力,实在是下官资历太浅,根本压不住这两个书呆子。” 

 话落,温体仁像是陷入了思索,须臾,突然开口道:“不过下官知道,有一个人能降得住东林党这群人 。” 

 江宁一下子来了兴致,忙说道:“老温,你说的这人是谁? 

 快给我讲讲。” 

 温体仁笑着说:“此人名叫官应震,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曾官至太常寺少卿,他是楚党的党魁。 

 不过几年前,他辞官回乡了。” 

 江宁疑惑地问道:“此人有何厉害之处?他又为何辞官了?” 

 这时一旁的徐光启笑着说道:“江大人有所不知,这位官大人虽说官职并不高,但他是楚党的党魁,搞党争很厉害,当年凭借一己之力就和东林党人打了个平手。” 

 这时,温体仁接过话茬,笑着说道:“这位官大人,别的本事暂且不说,单论搞党争,那绝对是一把好手。 

 只是后来东林党人势力越来越大,他独木难支,便辞官还乡去了。 

 要是能把他请出来,帮咱们对抗东林党,那咱们肩上的压力可就能减轻不少。” 

 这时,郭允厚面带笑容地走了过来,说道:“江大人,这位官大人我也认识。 

 他在为官方面,倒还算得上不错,可就是太过热衷于党争了。 

 说实在的,他是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党争上,不过也正因如此,他算得上是把‘好刀’ 。” 

 听到几位同僚对官应震如此推崇备至,江宁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说道:“如此大才,怎能白白浪费! 

 得赶紧把他召到京师来,让他去对付杨涟和左光斗这两个书呆子,咱们才能放开手脚做事!” 

 随后,徐光启、温体仁、郭允厚几人连连点头。 

 当下由温体仁执笔,写好保荐折子,接着江宁、郭允厚、徐光启、温体仁依次签下自己的名字 。 

 眼看终于找到能对付杨涟和左光斗的人了。 

 江宁顿时觉得心中的闷气消了大半,笑着打趣道:“老郭呀,如今各部衙门的府库全部裁撤,统一上交到户部。 

 你们估算一下,现在户部大概能有多少银子?” 

 郭允厚捋着胡须,笑着回应:“江大人,老夫早有盘算。 

 各部衙门府库裁撤后的银两,加上皇上内库的银子,再算上户部之前的存银,如今户部存银多达2900万两。 

 另外,魏公公在两淮地区查抄李三元得来的那五百万两,还没算进去呢。” 

 听到这个数字,江宁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如此一来,短时间内倒不缺银子了。 

 商税改革己经在背后筹备妥当,如今全面铺开,要不了多久,朝廷便能有源源不断的商税进账。” 

 这时,郭允厚脸色一变,说道:“江大人,账可不能这么算啊。 

 辽东每年军费就要450万两,这还没算九边其他军镇的开支。 

 如今朝廷把各部衙门府库全都裁撤了,官员俸禄这件事可不能再拖了。 

 之前陛下有旨意,北首隶和所有京城官员俸禄加三倍,而且全部发放现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另外,西南战事即将爆发,之前您还让老夫准备五百万两银子,这么一算,剩下的银子可就没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