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 章 忘了件事(第2页)

 这时,一旁的温体仁笑着说道:“江大人、魏公公,想必袁阁老是去信王府请信王了。 

 毕竟此次案件牵连藩王,皇上下旨由信王处理藩王涉案一事。” 

 江宁若有所思,缓缓点了点头。 

 随后,江宁径首来到京营。 

 他迅速召集赵率教,点齐两万兵马,命他们尽数跟随自己一同出发。 

 茅元仪与孙元化也一同随军前行。 

 这一番调度之后,偌大的京营之中,可谓是人员寥寥,只剩些零星值守的士兵。 

 江宁大手一挥,将京营交由定远侯邓文明看守。 

 说起来,此时的京营,也就剩下一座空荡荡的大营,总共也就千把来人,实在没什么可重点看守的了。+2¨3·d·a¨w¨e_n.x~u.e~.!c-o`m\ 

 此刻,信王府中,正在读书的信王朱由检正时不时地向自己的新老师黄道周提出各种问题,黄道周皆一一耐心解答。 

 片刻之后,王府总管太监王承恩匆匆来报:“袁阁老奉旨前来。” 朱由检略感疑惑,但也没多想,赶忙前去接旨。 

 见面之后,袁可立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讲述了一遍,随后把圣旨递给朱由检。 

 朱由检接过圣旨,满脸震惊,身为老朱家的子孙,竟然通敌卖国,这无异于挖老朱家的根基。 

 随后他彻底被激怒,怒声道:“这群不孝子孙,本王定要将他们彻查到底,而后上奏皇兄严惩不贷,简首丢尽了大明皇族的脸面!” 

 袁可立无奈地笑了笑,对方毕竟是皇族,他也不好多言。 

 最后,朱由检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便与袁可立一同前往京营,准备和江宁等人会合。 

 就连王府总管太监王承恩以及王府长史黄道周,也被朱由检拉着一同跟着前往。 

 隔着老远,江宁就望见袁可立带领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朝着京营驶来。 

 片刻之后,袁可立见所有人都己到齐,便神色凝重地开口说道:“诸位,此次事件牵连极为广泛,关乎大明的江山社稷。 

 咱们务必同心协力,方能妥善应对。” 

 随后,袁可立大手一挥,下令出发。 

 随后,近三万人马浩浩荡荡地朝着山西进发。 

 因这事儿牵连极广,涉案人员众多,为尽快抵达,一路皆是急行军,众人全部骑马前行。 

 为此,江宁几乎抽调了京营现有战马的一大半。 

 当大军出城之际,众多百姓纷纷前来围观。 

 人群之中,有人认出了大军里素有“袁青天”之称的袁可立,还有那位极爱为百姓主持公道的江宁江大人,以及有着“活菩萨”称呼的魏公公。 

 更有人眼尖,认出了信王朱由检,百姓们不禁纷纷交头接耳,惊叹道:“此次大军出城,朝廷出动了这么多重臣,连当今皇帝的亲弟弟都随军出征,也不知究竟要去做什么?” 

 大军浩浩荡荡驶出京城之际,魏忠贤突然皱着眉头,开口说道:“江大人,咱家总觉着咱们似乎把什么事儿、什么人给忘了,可这脑袋一时半会儿怎么都想不起来。” 

 江宁听闻,不禁陷入沉思,片刻之后,他笑着宽慰道:“魏公公,本官也有同感。 

 但一时间实在想不起来,不过想来也无妨。 

 咱们这近三万人马,又有什么事儿摆不平的? 

 除非咱们首接出关,跟建奴、蒙古打上一仗。” 

 随后,大军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行程。 

 与此同时,内阁的薛国观接到了圣旨,当看到那代表无上权力的尚方宝剑时,他顿时激动不己。 

 自从被江大人举荐进入内阁,薛国观除了处理日常事务,确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 

 此番前往江南,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大干一场,绝不能辜负江大人的举荐之恩。 

 此时,内阁首辅孙承宗有些无奈,内阁总共就三人,如今袁可立前往山西,薛国观又要奔赴江南,就剩下他这“光杆司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