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 章 文和出场(第3页)
 到时候让这张文和一边写报纸,一边写戏文,再让京城的戏班子西处演唱。 
 用不了多久,咱们就能彻底把控舆论了。” 
 李若琏闻听此言,略有好奇地问道:“大人,何为舆论?” 
 江宁笑着解释道:“所谓舆论,就是权威机构发布的声明,也可以理解为朝廷发布的公文,能让百姓产生一定信服力的言论,百姓们打心底里认可。 
 到时候,咱们就能跟南方的东林文人争一争这天下民心了。” 
 李若琏闻听此言,顿时拍手叫好,称赞道:“还是大人厉害,连这种办法都能想得出来。” 
 江宁闻听此言,笑了笑,说道:“老李,你就别夸我了。 
 朝廷邸报存在都多少年了,说到底,只不过是没人关注底层百姓罢了。 
 那些身居庙堂的人,只希望百姓在田间埋头苦干,像牛马一样劳作,根本不希望百姓议论朝堂局势,这就是所谓的愚民之术。 
 百姓们浑浑噩噩、愚昧无知,才是他们乐意看到的。 
 就好比朝廷从不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你知道为什么吗?” 
 李若琏顿时来了兴趣,赶忙开口说道:“请大人赐教。” 
 江宁笑了笑,说道:“朝廷之所以不鼓励见义勇为,是因为今天你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反抗不公,明天就有可能反抗朝廷不合理的暴政。 
 而那些身居庙堂高位的人,就是要从根本上磨灭百姓的血性,让百姓变得懦弱且愚昧无知,这样他们就能肆无忌惮地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 
 这种手段在秦朝就有了,出自《商君书》。” 
 李若琏闻听此言,气愤地一拍桌子,怒骂道:“简首可恶,为了欺压百姓,当真无所不用其极!” 
 江宁闻言,苦笑着说道:“青史几见帝王笑,何曾见过百姓哭? 
 历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哪一样不是建立在百姓的血泪之上? 
 当人们看到他们的丰功伟绩之时,又有谁能想到百姓所遭受的点点滴滴的苦难呢?” 
 李若琏一脸愤怒地开口说道:“大人,难道从秦朝到本朝,历代君王就没人管管这种事吗?” 
 江宁一脸无奈地说道:“能成为帝王的人,又怎会不明白如此浅显的道理? 
 但为了皇权稳固、王朝安稳,他们都选择对这些事视而不见。 
 只因在他们眼里,百姓就如同路边野草,死一千人、一万人,不过只是个数字罢了。 
 历朝历代,一旦发生天灾,朝廷虽会象征性地救济百姓,可说白了不过是给点吃食,至于百姓能活多久,全凭运气。 
 甚至有些时候,朝廷不仅不出手救助,反而会将受灾百姓当作乱民,就地绞杀,以此来震慑人心。” 
 李若琏闻听此言,额头青筋暴起,双眼通红地说道:“这些人简首毫无人性! 
 咱们大明朝的县衙、府衙、巡抚衙门口,可都立着太祖爷御定的碑文——‘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