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整顿盐务(第2页)
不多时,一众大佬火急火燎赶至御书房,见朱由校满面喜色,料定有好事,心头全都松了口气。
毕竟这位天子如今干劲十足、权威日盛,连他们这些老臣都倍感压力,毕竟古往今来,英明君主哪个是好伺候的?
众人行礼完毕,朱由校一如既往给众人赐座,随即说出江宁要整顿两淮盐务、向扬州盐商开刀的消息。
众人听罢,或喜或忧。
首辅孙承宗脸色阴晴不定,许久才叹道:“启禀陛下,老臣以为仍需稳妥行事。
两淮盐税积弊已久,直接间接关乎数十万人生计,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动乱。
朝廷局势刚有好转,但也经不起大的动荡。”
朱由校心中虽有不悦,却也点了点头,毕竟孙承宗是他的老师,向来以稳重著称,这么说也是合情合理。
这时,袁可立起身道:“启禀陛下,老臣觉得江侯爷与温阁老的提议可行。
正如孙阁老所言,两淮盐务积弊深重。
此前户部郭尚书在京时,老臣曾与他谈及,据其粗略估算,若按实征收,朝廷每年至少可从两淮得盐税一千五百万两,可这些年最多仅得二百三十万两,这还是巡盐御史催了三次的结果。
这是把朝廷当成叫花子发了?
可见盐商贪墨了国库多少银子!
若不趁此时解决,留给后世子孙仍是一大难题。”
他顿了顿,继续道:“正德、嘉靖年间,先帝们想整顿都未能成功,只因缺合适的人接手,损失贸然行动,便会引发扬州盐商集体反抗,进而动荡两淮。
但如今,朝廷有大明工商总会及北方、西南各省商会作后盾,虽然有些风险,但只要运作得当,便能让两淮盐务重焕生机,国库也能增加收入。
至于扬州盐商,早已没有留着的必要了。”
朱由校连连点头,心中深以为然。
如今自己大权在握,又有江宁这个好兄弟和得力干将,若不趁此时整顿两淮盐务、端掉扬州盐商,难道要把难题留给儿子朱铁胆?
他可不敢赌干儿子江太平能有江宁的,本事。
其实朱由校召众人前来,不过是走个过场,顺便商议善后事宜。
随后,众人各抒己见,大部分人支持袁可立,也有一部分赞同孙承宗的稳妥之论。
最终,朱由校拍板,依江宁与温体仁之议,重定盐纲盐引,核定各省份额,制定盐价交各大商会代售,此前盐引一律作废。
在他看来,江南盐商坑了朝廷这么久,没必要再讲情面,所谓信用破产,解决了扬州盐商便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见天子决心已定,孙承宗只得叹气作罢。
众人仔细商议后,决定即刻派官员与厂卫在各省收集数据,核定份额、盐价,确认江宁与温体仁所报数额。
次日大朝会,朱由校宣布重制盐纲、重定盐引,瞬间引发朝臣热议,却无人敢反对,毕竟奉天殿外,田尔耕带着锦衣卫持杖而立,这个时候谁要是提出反对,怕是当场就得被杖毙了。
上次大明第四届无限制格斗大赛,清流党被杖毙三十余人,领军人物李玄至今卧床不起,徐泽更是让小弟代为受罚,如今已经和老魏成了一类人,在家哭天抢地。
于是在朱由校的威势下,提议全票通过。
朱由校随即颁旨昭告天下,此前盐引全部作废,重制盐纲共五十纲,每纲仍为二十万引,每引四百斤,废除小引,仅留大引。
由大明工商总会、户部、税务部牵头定价定额,盐引以竞拍方式由各大商会竞标,每省至少三家,朝廷让出部分利润,商会须按官价从灶户手中收盐,售卖权十年一期,到期重竞,不得在本省连续竞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