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房檐滴水照窝来(第2页)

 “崔家是豪富,雨桐手里稍微短了银钱,娘家就上赶着巴巴地送来了。虽然人家门第不高,可银子是大把大把地使。” 

 “咱们家虽有高门第,左不过是虚名,吟风弄月这种虚头巴脑的东西,只能装装门面哄哄人,不顶吃不顶用!“ 

 莺儿从脸红到脖子根。\j*i?a,n`g\l?i¨y`i*b¨a\.·c`o¨m¢ 

 杜氏这番敲打,不还是嫌弃自己没钱没本事,只会吟风弄月,弹个小曲儿哄哄爷们呗。 

 她咬着唇回去,委屈地大哭一场,寻思道: 

 等世宗授了官,她就是官夫人,到时候休了崔雨桐,日子一定就好过了。 

 谁知杜氏有气,又插手中馈之事,削减了莺儿院中不少用度。 

 赵莺儿憋了满肚子委屈,却也没法向世宗诉苦,只能忍气吞声。 

 这天,杜氏出门时遇到族学里的先生,向他问好。 

 先生礼貌地询问:“文昌的病,可好些了?” 

 杜氏一愣,详细询问,才知道文昌告病,有半个月都没上学了。 

 可她明明让人每天都送文昌去族学读书,到现在人还没归家啊! 

 杜氏忍着气,待黄昏时候文昌回来,就命人将负责接送文昌的家仆捆了,吩咐打二十板子再问话。 

 家仆哭嚎着被拖出去了。 

 杜氏佯装无事,问文昌道: 

 “今天怎么回来得晚了些?” 

 “先生拖课了,又留了些作业,故而回来晚了。” 

 伶牙俐齿,面不改色。一个小小孩童,撒起谎来如此从容镇定! 

 杜氏顿时火冒三丈,质问被打得浑身血污的家仆: 

 “我让你每日接送小少爷,你将他送到哪儿去了?!” 

 家仆忍着伤痛,坦诚解释说: 

 “每日,我都将小少爷送至族学门内,接的时候,小少爷也是从族学里出来,里面的情形,小的真不知晓。” 

 有人证实家仆所言为真。 

 杜氏因此又质问文昌,好话歹话都说了,哪知文昌人小主意正,咬死了牙关不承认

逃学。 

 一直到杜氏拎着他,要到先生那里对质,他才“哇”地哭出声,说出实情。 

 原来族学院儿里有个狗洞,通到后面的桃林,经常有孩童在那里玩儿。 

 文昌哄骗先生说自己生病,天天从狗洞里爬出去,散学的时候再从族学里出来。连家仆也不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