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男儿何不带吴钩(第2页)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雁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匈奴誓不还。”
笔锋遒劲有力,墨色酣畅淋漓,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爷……”。楚青慈瞧见,顿时睁大了眼睛,爷这诗……这等报国情怀……真是让人眼眶发酸。?狐/恋¢闻\血_ !追+蕞`新·章!节~
围观的人群中响起阵阵惊叹。忽然,李珩转身面向街道,振臂高呼:“匈奴猖獗,犯我边土,辱我国威,欺我同胞,值此之际,我大周更应上下一心!军卒当死战沙场,百姓当广积粮草,勋贵当忠君报国,商旅当筹措军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我漱玉轩虽门店狭小,鄙人虽不过一小商贾,却也心怀家国,愿奉纹银三万两,捐助国库,以做扛击匈奴之军饷”。
他的声音清朗有力,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人群中,一个缺了右臂的老兵突然热泪盈眶,嘶声喊道:“说得好!李公子一介商旅尚有如此报国之心,我大周百万雄师,何惧区区匈奴蛮夷!战!爷虽失了一条臂膊,却也依旧上的沙场,跟那匈奴狗,拼个你死我活!”
这一声呼喊如同火种,瞬间点燃了整条街道。茶楼掌柜摔碎了钱箱,铜钱叮叮当当滚落一地;布庄老板扯下柜台上的绸缎,高喊要改作军旗;连街角的乞丐都拄着竹杖,跟着人群高声呐喊。
正午时分,数千民众自发聚集在宫门外。有人捧着积攒多年的银两,有人扛着自家打造的兵器,更有白发老妪颤巍巍地捧出珍藏多年的嫁妆。
“誓死抗敌!”
“驱除匈奴”
“保卫大周!”
“绝不议和!”
更是有数十文人学子,当场齐齐高声背诵李珩那首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呼声如潮,震得宫墙上的琉璃瓦都在微微颤动。禁军们持戟而立,却无人上前阻拦这汹涌的民意。
李珩取出三张万两银票,郑重地交给匆匆赶来的朝廷主事:“江陵李珩,愿捐银三万两,充作军饷。”
在场众人无不震惊。盐商陈老板当即拍案而起:“陈某愿捐
五万两!”绸缎庄王掌柜紧随其后:“王某捐八千两!”
……
报数之声此起彼伏,那主事员官赶紧唤人来登账簿,转眼间就记满了厚厚一叠。李珩之名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