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白镇抚使回京了(第2页)

 双修之外,大半光阴便消磨在书房。顾横波、卞玉京、寇白门、黛玉、宝钗等这些才情冠绝的女子,成了他最好的“书僮”与助手。雪白的宣纸铺开,墨香浮动。李珩执笔,时而凝神默想,时而挥毫泼墨。他将脑海中那属于另一个时空的、璀璨如星河的诗篇词章,一首首、一阕阕地誊录下来。顾横波在一旁素手研墨,眼波流转间尽是欣赏与惊叹;李香君则细心地将写就的稿纸整理分类,不时轻声吟哦,沉醉于那绝妙的意境之中。 

 李珩笔下不停,心中却难免掠过一丝赧然。这般明目张胆的“剽窃”,掠他人之美,终究让他心底泛起些微的无耻之感。然而,这念头旋即便被另一种理由压下——此方天地,那段本该辉煌的历史文化残缺不全,他此举,权当是为这架空的世间补全一点文脉,令那些不朽的华章得以流传,也算功德一件。 

 当然,更实在的是,漱玉轩那位精明过人的周掌柜,每次上山送账本时,那幽怨的眼神和絮絮叨叨的抱怨言犹在耳:“东家啊,您行行好!铺子里您的墨宝、新词,早都被抢购一空了,存货告急,银子在柜上叮当作响,就等您大笔一挥了!”想到那白花花的银子,李珩笔下似乎又顺畅了几分。 

 除了文墨,还有一件顶顶重要的大事,李珩亦是勤耕不辍,不敢有丝毫懈怠。那便是——造人大业。二十几房如花似玉、各有千秋的妻妾,如同亟待浇灌的良田美地。而他,是这偌大庄园里唯一的一头……嗯,健壮的“驴”。不勤快些,日夜操劳,怎对得起这无边艳福?怎对得起列祖列宗开枝散叶的期盼?这责任,重于泰山啊! 

 时值正月十三,年味尚未散尽,上元节的灯火己在山下隐隐酝酿。午后,书房内暖炉融融,静谧安详。李珩并未在书案前,而是半卧在书房深处、那排高大书架后特意安置的一张宽敞大床上小憩。 

 他怀中,娇美的卞玉京像只慵懒的猫儿般蜷缩着,云鬓微散,几缕青丝黏在汗湿的粉腮旁。她双目轻阖,长长的睫毛如蝶翼般微微颤动,樱唇微张,正细细地、带着些微颤音地喘息着,显然尚未从方才那场激烈缠绵的“交流”中彻底平复。 

 这女子看着体态丰腴,身量颇高,一副能承恩泽的模样,谁知内里竟是个爱哭的性子。方才大半个时辰里,那婉转娇啼、泣不成声,甚至几度哽咽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着实让李珩又是怜惜又是……嗯,别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