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请陛下开释忠顺王

 李珩微微一顿,目光变得深邃而带着敬意,转向那些武将,“陛下,这议政殿上,在场诸多将军,哪一个身上没留下伤疤?他们当初在边疆浴血,负伤之时,可不曾有机会坐下。·齐\盛_晓.说+徃- +庚+歆~最,哙!还有,这金殿之上,苍髯白发,佝偻了腰的前辈大有人在,臣是后生晚辈,不过区区小伤,岂能如此娇纵,安坐受恩?” 

 话音落处,整个议政殿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方才还因立场不同而隐隐对立、或因李珩受宠而心生妒意的不少武将,此刻脸上的神情都微变。 

 那些原本审视或挑剔的目光,瞬间变得复杂起来。有人下意识地挺首了腰杆,仿佛被唤醒了沉睡的热血;有人面露赧然,想起了自己当年的峥嵘岁月;更有人眼神中流露出几分认同和不易察觉的赞许。靖安侯李珩,这个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的后辈,虽然得圣眷隆厚,但此刻这番言语,说明这年轻人懂事! 

 李珩说完,再次向皇帝深深一揖:“请陛下允臣归班站立,臣与诸同僚共列。” 

 皇帝看着殿下那个虽然脸色苍白却站得笔首的身影,又扫了一眼殿中那些神色各异的武将,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满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微,趣*小?税_ -埂`新/嶵?筷+缓缓点了点头,声音听不出喜怒:“也罢,随你。若觉不适便去坐着,莫要逞强。” 

 “臣,遵旨!”李珩沉声应道,随即转身,步伐沉稳地走向自己锦衣卫指挥使的班列位置站定。他微微垂眸,掩去了眼底深处那一闪而过的冷芒。方才那番话,成功地堵住了许多武将的嘴,营造了对他有利的氛围。 

 皇帝的目光如实质般落在李珩身上。他声音沉缓,带着帝王的考校之意:“李珩,方才众卿所议,太子与晋王、楚王三人,谁更该留守金陵,处置江南军政,暂掌大局?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这道题,看似寻常,实则是送命题,涉及皇子权力之争的核心。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李珩脸上,太子微微侧目,楚王眼神锐利,连丞相谢明远都捋须垂眸,静待这位风头正劲的靖安侯如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