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暴雨
最大的原因是,一中离家很远。
高中不怎么放假,她可以住校,一个月才回一次家。
根据她这些年的经验,母亲的冲动控制障碍不是时时刻刻都会发作,当她待在家里超过24h时母亲才会更加易怒。
也就是说,每个月回来一天大概率是不会挨打的。
她偷偷托人买了更多心理学书籍,自己也用稀少的可使用手机的时间继续调查。
书桌上有一张A4作文纸,最上方居中有西个字:
「我的父亲。」
这是很常见的命题,每个人从小到大会写无数次。
但她一次也没写出来过,总是根据自己看过的高分作文里那些父母的行为来编造一个威严又慈爱的父亲。
现在,她打算写一下,自己真正的父亲。
“我的父亲……”
“有病。”
“跟我的母亲一样,不过,他更像这个家庭里的共谋者。与我母亲共谋,构建病态秩序的人。”
“我的痛苦他是否是被动不可见的?不,他看得见,他一次也没有看漏,他主动选择了无视。这是主动性、选择性的,情感撤回。”
“父亲很聪明,他善于维护自己良好的身心状态,用情感隔离的防御机制将自己同这个家庭里的痛苦隔绝。.秒-彰′劫`小¨税,蛧` ¨勉′费_粤^黩¨我想,他更像是隔岸观火的观众,我和母亲是舞台上最常见的嘉宾。他的点评总是五个字——要和和气气。”
“我的父亲,他究竟是自恋型人格还是权威型人格呢?或许都有吧。对于家庭,他要维护的是控制和权力,而非「爱」。”
“我的妈妈、我。我们都是他的附属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母亲很怕他。过去他总是殴打母亲,我上初中后好了一些,但这也能印证在家庭这片领地上我的母亲是用来满足他权利欲的附属品。”
“……”
“前面提到,我说我的父亲是一个共谋者。”
“共谋者啊……他与母亲共谋,维护,甚至鼓励母亲对我的暴力压迫行为。只有这样,我那心理同样有问题的母亲才会把怒火全部发泄在我身上,他的权威不会遭受任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