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民鼎崩铁,寒门沸天(第2页)
凡弟若能稳住此局,往后朝廷再无轻视之理。”
他随即望向殿外人潮,寒门学子己逐渐引来京城百姓围观,他们的低声议论汇聚成浪潮,越传越广。
一名白发学子走至前列,单膝跪地,高声呼喊:
“鼎可碎,民心不可碎!今日我等寒门,愿以血书,换取天地共见!”
话音一落,他猛然撕开胸前衣襟,拔出短刃,在胸口刻下“民”字,鲜血顺着刀痕流下,渗入泥土。!暁*税¢宅. ′已,发*布.嶵?新?蟑¨結?
周围学子顿时热泪盈眶,纷纷跟随,以自己的血与声,铸成一股无可阻挡的洪流。
广场上的空气仿佛凝固,随后轰然爆发。呼声如潮,震得太庙梁柱都微微颤动。
梁肃党人纷纷后退,脸色惨白,有人试图喝止,却被更大的呼声淹没,根本无人理会。
宁凡静静看着这血色誓言,心中翻涌。
他明白,这一幕将被传遍京城,甚至传至西国,成为无法抹去的民意烙印。
此刻,太庙上方有鸦群惊起,扑腾着翅膀飞向高空,盘旋数圈后,散落在京城上空。
鸦影投在街道与屋檐上,百姓们纷纷抬头,窃窃私语:
“鼎碎了……天命难道真要改?”一些年老的儒生颤抖着手拄杖而来,望着殿外情景,不住叹息:
“古来鼎碎,皆是国运变更之兆。”他们的话语很快在人群中流传开来,引得更多人聚集。
宁凡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
“鼎可裂,天下可新。今日之见证,不是某一姓氏之兴衰,而是万民之意。
若朝廷不察此意,必将再裂如鼎。”
他语调平缓,却在空旷广场中久久回荡,每一个字都落入人心深处。
穆烟玉凝视着他,心中微微一颤。
她从未见过宁凡如此镇定而又锋利的一面。
他的言辞没有煽动之意,却能令在场之人心潮澎湃。段震更是面色沉肃,暗暗握紧虎符:
若民心己聚于寒门,六山再迟疑不决,恐怕再无立场。
随着时间推移,广场外围人群越来越多,连市井贩夫走卒也停下脚步,聚拢在此。
他们不懂礼仪,不懂朝政,只凭首觉感受到,那碎裂的青铜鼎象征着一种天大的变化。
有人激动落泪,有人双手合十,有人跪拜大地。
不同的反应,却汇成一股共同的情绪:天命在变,天下或许真能有新生。
梁肃党人慌乱至极,几名老臣面色苍白,暗暗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