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116第二次独立邦联议会(二合一)(第2页)
那么翁德伦呢?
它的外交策略之所以能奏效,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共和国而言,入侵翁德伦的代价和难度实在太高了。
不。
这样说可能还是太轻描淡写。
入侵翁德伦,对任何军队而言都无异于一场噩梦。
和丰多类似,翁德伦民众对分离主义事业本身并无太多热情。
可一旦他们的母星遭到攻击?
整个翁德伦星球都将爆发出惊人的抵抗意志。
这颗行星的自然环境对人类以及大多数银河系种族而言来说都极其恶劣,更不用说每年如约而至、带来毁灭性灾害的“恶魔之月”。
所谓的“恶魔之月”是一种巨大的、周期性撕裂行星磁场的宇宙风暴现象。′4`2`k*a^n_s,h?u?.¨c/o+m/
翁德伦人骄傲而排外,他们的城市如同迷宫般隐藏在山脉、峡谷和广袤的剧毒丛林深处,除了本地人,外人几乎无从知晓它们的确切位置和名称。
这颗星球拥有漫长而血腥的战争史,无数坚固的堡垒和据点依附着险峻的地势而建,易守难攻到了极点。
任何入侵者进入其中,首先面临的困境并不是如何夺取,而是目标在哪?
伊兹兹,那个名义上的首府城市?
大可以在星图上把贾普雷尔星系的标记直接标成伊兹兹,因为这是整个银河系唯一能被外人所知的翁德伦大型定居点。
雷恩甚至怀疑,在伊兹兹那点可怜的影响力范围之外,连伊兹兹人自己也叫不全其他城市的名字。
这个所谓的“首府”地位,其实显得十分尴尬。
与其投入数百万兵力,耗费数十年时间在剧毒的丛林和险峻的山地中一点一点摸索,最终可能还落得个惨淡收场,不如就让这个顽固的星系在它那所谓的“中立”状态中自生自灭。
毕竟,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资源禀赋来看,翁德伦在战略上确实无足轻重。
“现在,开始进行辩论。”
议长劳伊斯的声音将雷恩的思绪拉回议事厅。
劳伊斯停顿了数秒,目光缓缓扫过全场。
议事厅陷入一种奇异的寂静,只有全息投影仪运作的轻微嗡鸣和远处通风系统的气流声。
没有人起身发言。
或许是因为环绕在议事厅上层楼座的那群高级军官他们沉默的身影,像一道无形的压力墙,笼罩在下方的议员们头顶。
这些军官或多或少都承过塞弗伦·坦恩的恩情。
任何在此刻公开反对的行为,都会被解读为对军队意志的挑战。
全息摄像机器人无声地在空中巡弋,将这里的每一个细节传递到邦联的各个角落。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又或许,是这场会议的主角本身散发出的气场。
塞弗伦·坦恩将军笔直地站在下方辩论桌前,双目微阖,仿佛在进行某种内心的准备。
她身姿挺拔,深色的将军制服一丝不苟,肩章上的徽记在议厅灯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光泽。
一种近乎实质性的镇定和自信从她身上弥漫开来,连站在几个席位之外的、以强硬著称的米娜·邦特里参议员,其紧绷的面部线条似乎也因这种气场而略微松动。
也许最直接的原因是,没人愿意在邦联武装力量的代表、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面前,公开质疑她的资格。
答案很可能是所有因素的综合作用。
议会内部罕见地达成了一种共识,他们从未如此接近确认一位最高指挥官。
和平派罕见地向前迈了一步,与战争派在中间地带达成了脆弱的妥协。
此时此刻,如果战争派内部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反对,那无疑是对他们整个政治议程和存在合理性的致命打击。
即便是那些暗中效忠杜库伯爵的参议员,此刻也只能低下头,保持沉默,任由局势发展。
塞弗伦·坦恩是邦联无可争议的英雄,从分离主义运动的第一天起就在前线浴血奋战。
她是唯一一位曾率领舰队攻入共和国核心世界的分离主义指挥官。
她一度是行政方面提名的热门人选。
而媒体连篇累牍的赞誉报道,更是将她的声望推向了顶点。
雷恩敢肯定,至少在靠近佩勒米安星区的广大区域,她的名字已是家喻户晓。
唯一有能力阻止这次确认顺利通过的人,只有杜库伯爵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