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金柬搅动京华水,利字当头圣贤休(第2页)

 “你怎么看?” 

 老掌柜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商人的精光:“大爷,恕老奴直言。阁老是阁老,他是朝廷的宰辅,想的是国之体统。但我们,是德源昌,我们想的,是张家的百年基业,是这京城内外数千伙计的饭碗。” 

 他拿起算盘,手指在上面飞快地拨动了几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五百万两的承销权。按市面上的惯例,即便我们只抽半成的‘辛劳费’,那也是两万五千两的纯利!这笔钱,足够我们德源昌开三家分号!” 

 “这还只是其一。” 

 老掌柜的声音压得更低,“大爷,您想。这‘国信券’,是圣上亲批,以未

来十年税赋为担保。^@6?1__看d′书?>3网& ^无??错$¨内?|容¨:o这是什么?这就是大周朝的信誉!谁拿下了这承销权,就等于将自己的银号,和朝廷的信誉,绑在了一起!日后,我们德源昌的会票,就是金字招牌!天下财富,还不任由我们调动?” 

 “最关键的是第三点!” 

 老掌柜的呼吸都有些急促了,“那贾提举说,要‘择优而取’!还要为日后的‘交易市场’,定下规矩!大爷,这已经不是一笔生意了!这是在定天下未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金融秩序啊!谁能参与其中,谁就是未来的王者!若是我们今日为了所谓的‘意气之争’而放弃,明日,恒通记、四海通他们,必定会取而代之!到时候,此消彼长,不出十年,京城之内,哪里还有我们德源昌的立足之地?” 

 张若谷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可是……父亲那边……” 

 “大爷!” 

 老掌柜猛地一躬身,“阁老他日总有致仕之时,可张家的基业,是要代代相传的!是守着圣贤书喝西北风,还是抓住这百年难遇的机会,让张家更上一层楼,全在您一念之间啊!” 

 张若谷在密室中来回踱步,脸色变幻不定。 

 许久,他猛地一停,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狠厉。 

 “去!给我备车!” 

 他咬着牙道,“备厚礼!我们,去宝钞提举司!” 

 …… 

 宝钞提举司,正堂。 

 那张巨大的舆图之下,贾环端坐于主位。 

 他身侧,探春带着帷帽,如同一位干练的女师爷,手持纸笔,准备记录。 

 堂下,摆着十几张椅子,此刻已是座无虚席。 

 京城所有能排得上号的银号、钱庄、当铺的掌柜或东家,一个不落地,全都到了。 

 他们彼此之间,眼神交汇,既有戒备,又都难掩兴奋。 

 谁也没想到,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竟然都违背了“上头”的命令,跑来赴宴了。 

 尤其是当德源昌的张若谷,亲自带着总掌柜踏入大门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知道,那所谓的“联合抵制”,已经成了一个笑话。 

 贾环看着济济一堂的商界巨擘,脸上没有丝毫得意,平静得如同一潭深水。 

 他等到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朗,直入主题。 

 “诸位,想必都知道今日请各位来,所为何事。” 

 “我只说三点。” 

 “第一,此次发行的五百万两‘国信券’,圣上亲笔担保,户部备案,以大周未来十年税赋为抵押。它的信誉,比诸位银号里所有的真金白银,只高不低。” 

 “第二,承销权。我宝钞司,不要诸位一文钱的孝敬,也不问诸位背后的靠山是谁。我只要看三样东西:最低的承销耗费,最快的筹款速度,最稳妥的资金方案。谁的方案最好,这天大的富贵,就归谁。”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因激动而涨红的脸,抛出了最后的、也是最致命的诱饵。 

 “第三。此次的承销商,将不仅仅是商人。你们,将成为我宝钞提举司的‘特邀顾问’。日后,关于国信券的交易、抵押、流转市场的所有规矩,我,都会听取你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