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玉带桥边闻漕弊,潇湘馆主落新棋(第2页)

许久,她缓缓转过身,看着堂下那一双双充满了期盼的眼睛,声音,一如既往的清冷,却又带着一种足以安定人心的力量。

“诸位叔伯的苦,黛玉明白了。”

“与官府硬碰,是为下策。忍气吞声,坐以待毙,更是取死之道。”

她伸出三根纤纤玉指。

“此事,当分三步走。”

“第一,立规矩。”黛玉的声音,清晰无比,“他赫连成有他的官家规矩,我们,便立我们自己的商家规矩。我提议,由我们江南商会,联合京城最大的几家镖局,成立一个‘通源镖行’。凡我商会之货船,皆由‘通源镖行’派驻最精锐的镖师,武装护送。所有货物,在装船之前,由商会统一查验,铅封存档。抵达京城之后,再由我们的人开封查验。期间若有任何损耗,所有损失,由我们商会,一力承担!”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这等于是在用商会自己的信用,来对抗漕运衙门的腐败!

“第二,聚人心。”黛玉继续道,“漕帮号称十万,看似势大,实则鱼龙混杂,并非铁板一块。其中,必有被赫连成打压、心怀不满的中小帮派。周伯伯,我需要你,利用你在扬州的人脉,替我联络上这些人。告诉他们,我江南商会,愿意出钱、出人,扶持他们,与那漕帮总舵主分庭抗礼。他赫连成能给的,我林黛玉,能给他们十倍!”

分化拉拢,以夷制夷!这分明是贾环在西北用过的手段!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黛玉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借东风。”

她走到书案前,取过早已备好的、上好的澄心堂纸,亲自研墨。

“我父亲在世之时,与都察院左都御史陆文彬陆大人,乃是同科挚友。我这便修书一封,不谈罪证,只问安好,再随信附上一卷我新近偶得的、前朝大家郑板桥的《风雨竹图》真迹。”

她抬起眼,那双美丽的眸子里,闪烁着慧黠的光芒。

“我相信,以陆大人的清正,他自会明白,这风雨之中,江南的竹子,是何等的……凄苦与不易。”

三策并出,一环扣一环!以商业手段釜底抽薪,以江湖势力分化瓦解,再以清流人脉,直达天听!

整个致远堂,鸦雀无声。所有商贾,都用一种看着神明般的目光,看着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女。他们知道,林如海的女儿,这条沉睡的真凤,终于要在这京城的上空,展翅高飞了。

……

当林黛玉的计划,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从京城,向着千里之外的江南悄然撒下时。

她并不知道,贾环那首狂放的《对弈诗》,也同样在京城的另一个圈子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个圈子,是文坛。是那些自诩风雅、眼高于顶的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以及王孙公子们。

他们原本对贾环的印象,还停留在“通惠河策论”的“算学奇才”和“武库司招标”的“市侩酷吏”之上。可当这首充满了豪情与欣赏,又将天下棋局融入其中的七言古风流传出来时,所有人都被其中那股磅礴的霸气与无双的才情,给震慑住了。

尤其是那句“我于西陲开霸业,卿在南国启王章”,更是被好事者,与那道“平妻”圣旨联系在一起,演绎出了无数个版本。

有人说,这是贾提举对林姑娘的“战书”,是一场关乎南北财权的龙凤之争。

也有人说,这根本不是战书,而是……一首用天下做聘礼的、古往今来最霸气的……凤求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