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欲使其亡先令狂(第2页)
“王爷说的是。”
她屈膝一福,柔声道,“只是,如今灾情如火,每日里调拨的粮款多如牛毛,若是一一核查,怕是会耽误了救灾的大事……”
“放肆!”
忠顺王猛地一拍桌子,怒斥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军国大事?正是因为事关重大,才更要慎之又慎!耽误了?哼!本王看,是你们心中有鬼,怕被本王查出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吧!”
他根本不给薛宝钗任何辩解的机会,直接命自己带来的亲信,强行接管了宝钞司的账房,以“监督”为名,对每一笔款项的支出,都设置了无比繁琐的审核流程。
一时间,宝钞司的工作效率,锐减了九成!
无数加急的粮款调拨令,都堆积在案头,只因缺少了他忠顺王府的一枚王印,便迟迟无法发出。
……
消息传到西北安西都护府时,已是十日之后。
年富听完京城信使的汇报,气得一拳砸在沙盘之上,怒吼道:“欺人太甚!这老匹夫,分明是公报私仇,拿那数千万灾民的性命当儿戏!大人!我们不能再忍了!末将这就上书圣上,弹劾他一个‘玩忽职守,贻误军国’的大罪!”
王景弘坐在一旁,也是一脸的忧心忡忡。
他如今已是贾环这条船上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唯有贾环,正悠闲地品着一杯新到的西域红茶,脸上,没有丝毫的怒意,反而带着一丝饶有兴致的笑意。
“弹劾?为何要弹劾?”
他放下茶杯,淡淡地道,“王爷乃社稷辅理亲王,奉旨监督,本就是分内之事。他老人家严谨认真,为国库把关,这是好事啊。我们做臣子的,理应全力配合,岂能有半分怨言?”
“大人?”
年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仅不能有怨言,”
贾环的嘴角,勾起一抹高深莫测的弧度,“我们,还要‘感谢’他。”
他取过纸笔,竟真的亲手写下了一封措辞谦卑、极尽恭敬的信。
信中,他先是为宝钗的“不懂规矩”向王爷致歉,随即,盛赞王爷高风亮节,明察秋毫。
最后,更是“主动”提出,因宝钞司人手不足,恐有疏漏,恳请王爷能代为掌管一笔五十万两的、用于河南灾区“以工代赈”的专项款项的调拨大权,以显王爷之“仁德”。
“将此信,立刻送往京城忠顺王府。”
贾环将信封好,递给年富,“另外,再传信给宝钗。告诉她,从今日起,凡王爷所请,一概应允。凡王爷所求,一概满足。他要人,便给人。他要权,便给权。我们,要让他觉得,这宝钞司,已经是他自家的后花园了。”
年富和王景弘看着贾环,只觉得眼前这个少年,已经不是人,而是一个以天地为棋盘,以人心为棋子,正在布一个他们完全无法看懂的、惊天大局的魔神。
……
京城,兴复会秘密据点。
青铜面具之下,刘同看着从西北传来的、贾环的最高密令,那双深邃的眸子里,闪过一丝冰冷的、如同刀锋般的寒光。
“主上令:天罗地网,正式张开。目标,忠顺王府一应党羽。只记,不杀。我要他们每一笔贪墨的银两,每一次的密会,说的每一句话,都清清楚楚地,给我记在纸上。我要一份,能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铁证!”
“遵命!”
数十名同样戴着面具的“兴复会”暗探,如同融入黑夜的影子,悄无声息地,从据点中散去。
他们化身为酒楼的伙计,青楼的龟公,钱庄的账房,甚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