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撒网布局,静待鱼来(第2页)

 李卫民命令道,“对信号塔周围进行秘密布控!看看是否有可疑人员出入!” 

 然而,信号塔的位置非常隐蔽,位于京城郊区一个废弃的工厂区内。 

 保卫科的同志们经过一番侦察,发现这个工厂区平时人迹罕至,只有偶尔会有一些拾荒者进入。 

 信号塔就隐藏在工厂区内一栋破旧建筑的烟囱里,不仔细观察根本发现不了。 

 对信号塔的布控难度很大。 

 废弃工厂区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很难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监控。 

 而且,对方很可能已经意识到“李明”的手表暴露了信号塔的位置,随时可能转移或者销毁设备。 

 “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 

 李卫民说道,“不能让这个信号塔继续发挥作用。+x,s,a+n?y*e?w?u`._c¢o\m*” 

 “李叔叔,我建议,暂时不要动信号塔。” 

 江辰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个信

号塔是他们重要的通讯枢纽。如果贸然摧毁它,对方可能会彻底切断与京城这边的联系,或者转移到更难追踪的地方。我们不如利用它,看看他们是否还会通过它进行通讯,从而锁定更高级别的目标。” 

 他建议,在信号塔周围加强隐蔽监控,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尝试对信号塔接收和发送的信号进行监听和破译。 

 虽然难度很大,但一旦成功,就能直接获取对方的情报内容和指令,甚至是境外联络人的信息。 

 李卫民权衡利弊后,采纳了江辰的建议。 

 他知道,这就像在钢丝上跳舞,风险与机遇并存。 

 时间一天天过去,江辰精心设计的“技术突破”信息,开始以一种看似“偶然”的方式,在研究所内部流传。 

 研讨会上,有人“不经意”地提到了辅助材料性能提升的可能性;茶水间里,有人在讨论一份“据说”是关于这个突破的实验报告;甚至在一些非核心的部门,也能听到一些关于“天河”项目取得“新进展”的议论。 

 这些信息,就像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江辰和他的小组,则在暗处紧盯着每一个可能被涟漪触及的人。 

 他们注意到,一些平时并不关注这些技术细节的人员,开始私下里打听相关信息。 

 其中,一个名叫赵强的小组长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赵强在研究所工作多年,负责一些辅助设备的维护,平时为人老实本分,不显山不露水。 

 但最近,他却频繁地向接触过“泄露信息”的同事打听情况,甚至主动提出要帮忙整理一些相关的技术资料。 

 “这个赵强,以前从来不关心科研细节,现在怎么突然这么积极?” 

 保密室负责人向江辰汇报,语气中带着一丝怀疑。 

 “继续观察他。” 

 江辰说道,“查查他的家庭背景和近期活动。看看他有没有与可疑人员接触。” 

 同时,对郊区废弃工厂区信号塔的监控也在进行。 

 保卫科的同志们冒着酷暑,隐蔽在杂草丛生的厂区内,日夜不停地盯着那个烟囱。 

 功夫不负有心人。 

 几天后的一天深夜,监控人员发现,一个黑影鬼鬼祟祟地进入了废弃工厂区,径直走向了那个藏有信号塔的破旧建筑。 

 黑影身手敏捷,显然受过专业训练。 

 “发现目标!正在接近信号塔!” 

 监控人员立刻向指挥室汇报。 

 江辰和李卫民立刻打起精神。 

 他们知道,这个黑影,很可能就是那个逃脱的“影子”,或者与他有密切联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