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地下网络,新的方向(第2页)

 “如果存在这样一个地下网络,那它的核心在哪里?” 

 李卫民问道,“它连接着哪些重要的地点?他们的指挥中心或者秘密基地又在哪里?” 

 江辰盯着地图上的两个标记点,陷入了沉思。 

 他试图从历史、地理、以及对方可能的活动目的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对方是m方情报机构,他们对“天河”项目感兴趣,说明他们的目标是技术窃取。¢w′o,d!e*s¨h^u-c′h¢e.n`g?._c?o?m′ 

 他们的行动基地,应该设在一个既隐蔽又方便情报传递和人员活动的地方。 

 “四合院的联络点,负责接收低级情报;废弃工厂区的信号塔,负责与境外或者更高级别进行通讯。” 

 江辰自言自语道,“那个逃脱的‘影子’,是m方的高级特工,他亲自出马,说明他负责指挥和协调在京城的整个网络。” 

 他突然想到一个可能性:“李叔叔,这个地下网络,有没有可能连接着一些特殊的地点?比如,与m方有关的机构,或者历史上曾经与他们有关联的地方?”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京城有一些区域,因为历史原因或者外交需要,与外国有着特定的联系。 

 例如,外国使馆区、一些对外开放的文化机构、或者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外国租界区等等。 

 “立刻排查这两条地下通道可能连接到的所有特殊地点!” 

 李卫民立刻命令道,“特别是与m方有关的机构,以及一些历史上有争议或者背景复杂的区域!” 

 这项排查工作比寻找地下通道本身更加困难。 

 很多历史资料模糊不清,而且涉及外交和敏感区域,需要协调多个部门。 

 与此同时,对王涛和“李明”的审讯仍在继续,但进展缓慢。 

 王涛虽然被捕,但对整个网络的了解非常有限,他只知道如何联系“李明”,以及接收指令和报酬。 

 对于“李明”的真实身份和背后的组织,他一无所知。 

 而“李明”则像一块顽石,无论怎么审讯都咬紧牙关,不吐露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审讯遇到瓶颈了。” 

 审讯人员向江辰汇报,“王涛知道的太少,‘李明’什么都不说。我们很难通过他们获取关于那个‘影子’和整个网络的信息。” 

 江辰并不意外。 

 像这种专业的情报网络,上下线之间往往是单线联系,底层人员知道的非常有限,而核心人员则拥有极强的反审讯能力。 

 “不要放弃审讯。” 

 江辰说道,“继续从他们的日常习惯、言谈举止、以及他们接触过的人员等方面入手,寻找蛛丝马迹。同时,对他们的背景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看看有没有被我们忽略的细节。” 

 他将注意力重新放回了那个“撒网布局”的反制计划。 

 既然无法从被捕人员身上打开缺口,那就只能继续引诱隐藏在暗处的敌人。 

 “赵强那边有什么进展吗?” 

 江辰问道。 

 “赵强依然在打听关于那个辅助材料的信息,而且表现得越来越急切。” 

 保密室负责人汇报道,“他甚至试图利用工作便利,接近存放相关资料的区域,但都被我们的人拦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