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血迹谜团,网络深挖(第2页)

 林逸的眼神亮了起来。

 这是一个关键线索!

 一个身体不佳,却能进行如此高强度行动的特工,必然对这种境外止痛剂有极大的依赖。·求~书?帮- ~追.最,歆-彰.洁!

 而这种药物在当时的国内非常稀缺,获取渠道必然有限。

 “立刻调取所有已知境外药物的进口记录,特别是与m国相关的,看看是否有这种止痛剂的进口。”

 林逸果断命令,“同时,排查京城所有涉外医院、诊所,甚至是一些涉外人员的家庭医生,看看是否有类似的药品使用记录,或者是否有ab型血的患者有长期止痛需求。”

 这是一项庞大而敏感的排查工作,需要国家安全部门和卫生部门的紧密配合。

 在追查药物线索的同时,林逸再次将注意力放回了那个错综复杂的京城地下网络。

 他将三次追击中发现的地下通道入口和出口,以及被炸毁的通道段,全部精确地标记在京城地下管网的最新模拟图上。

 “这三个入口――四合院、废弃工厂、居民楼公共厕所――它们连接的地下通道,虽然风格和结构有所差异,但都指向京城西北郊的那个废弃军用仓库。”

 林逸指着模拟图,沉声分析道,“这说明,那个废弃仓库是他们地下网络的一个核心枢纽。”

 “但是,这个网络并非只用于人员通行。”

 他继续说道,“裁缝铺的电台、书店的死信箱、以及赵强使用的农家院联络点,都说明他们还有一个独立的、基于生活场景的信息传递链。这两个网络――物理地下通道网络和信息传递网络——很可能在某个共同的中心交汇。”

 “也就是说,那个废弃军用仓库,不仅是人员的中转站,也可能是信息汇集和处理的中心!”

 李卫民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是的。”

 林逸肯定道,“而那个‘影子’,他既是物理网络的利

用者,也是信息网络的指挥者。他既能灵活地在地下穿梭,又能精准地掌握情报传递链条。这再次印证了他高级特工的身份。”

 他突然想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些地下通道并非自然形成,而是经过精心开凿和维护的。

 这背后需要巨大的财力、人力和专业技术支持。